暑假里中小学生忙着参加各种补习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最近记者调查发现,杭州不少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也忙着在外面补课。更奇怪的是,他们学的都是些大学专业课里必须学的课程,如CAD、3DMAX等设计软件。
学生们为何如此热衷并愿意自掏腰包去学一些大学里就已经学过的课程?难道大学四年的学习还比不上校外短短几个月的培训?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暑假培训忙
姚鹏去年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做设计类软件的培训。现在已是一名给数十名学生上过课的“姚老师”了。
在他的培训班里,学生多数来自下沙高教园区里一些学校的大二、大三艺术生。
姚鹏说,主要就是教授一些设计类软件的使用。每次上课大约5个学生,一节课按时间算30至50元不等。
“基本是我自己在教,所以每次安排的人数也比较少,这样效果更明显,对他们的帮助更大。”他说,接下来他们还打算开办其他课程,如彩绘大师,生态建筑大师等。
杭州某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大三学生小刘就报了姚鹏的培训班。
他告诉记者:“我已经在外面参加学习班一个多学期了,其实学的基本都是学校教过的CAD、3DMAX软件,还有与专业相关的SketchUp等。”小刘班里总人数29人,在外参加培训班占三成左右。
记者了解到,在下沙高教园区和市区,像姚鹏这样的培训班很多。办这种班的人员,除了刚毕业和未毕业的学生,还有一些艺术专业的在校老师。
他们利用教学之余,与各种培训机构的专职人员一起开班教学,上课内容包括广告、装潢、室内设计等不同专业的软件学。而来参加培训的人员,则大多是在杭高校艺术类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
参加校外培训班的学生基本都是朋友推荐或者自己通过网络和宣传单报名的,费用一般是一节课50至100元左右,一个月1000至3000元不等。
学校学过的课程缘何重复学
正如小刘所说,姚鹏他们所教授的软件课,其实一般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已学过。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到外面参加培训呢?难道大学四年的学习还比不上校外短短几个月的培训?
小刘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大二才开始学软件,学校里教的课程安排存在不连续性,很容易让知识脱轨。“而且,因为学校里就是教基础知识,完成一项作业练习就好了;校外培训主要结合实践,学的是技能类的,比学校学的更精通,对以后的工作更有用。”他说,“学校里安排的课程貌似什么软件都学了,却没一样学得精。”
和小刘想法差不多的还有某校装潢系女生李敏,她也参加过校外培训。
“在外面老师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易于吸收,更有针对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也能很快得到解答,不像学校里一个老师教二三十个学生,很难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好,而且一门课程学完交个作业给老师就好了。”她说。
“反正艺术生的专业课比较集中,大三以后的课程也很少了。上课时间是周一至周五下午,现在利用课余时间多学点,不然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连最基本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操作都不知道,那就完了。”沉思了一下,李敏接着说,“要是学校老师能够改进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那就更好了。”
记者采访了几所高校的艺术类学生,他们大多反映,大学里的艺术生课程,大多是偏向综合性质的设计类,而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几乎等同:简单的基础操作教学,在课堂上边教边进行单体或个案的演示,课后布置一至两个方案设计,最后装订成册,或者直接通过电子格式上交。而往往一门专业课在考试结束以后,就基本不再接触了。
对很多软件其实没有熟练掌握,一到用人单位,一被要求做项目,就做不出来了。
学校:学生爱学习是好事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杭州某高校艺术学院的负责人,他说,学校并不反对学生们出去学习专业知识。
“在课堂上一个老师教一个班,想要让全班同学的进度在一条线上是不可能的,老师教的一般都是基本操作,不会深入,其实还有很多技巧和便捷方式我们是不懂的。”他说,能仅仅通过在学校上课就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学生并不多见。
所以他觉得,他们的学生不满足于学校的基础教学,能够从大二、大三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实践能力的不足,参加各种校外培训,“是一件好事情嘛”。
他认为,那样能更透彻地掌握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了解社会需要,将来也能更好地就业。
从事艺术教学多年的他还表示,学生们不仅仅要加强软件操作能力,其他方面也要同步提升,“专业知识的累积除了软件,还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设计理念的创新。”
不过他同时也提醒参加培训的学生,不要过分寄托于校外的培训班,在学校的基础学习中也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用人单位:艺术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差
“高投入高回报”是很多家庭培养艺术生的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高校艺术招生专业异常火爆,很多考生把艺术考试当成了升学捷径,加之社会对艺术设计、装饰装潢等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部分高校的扩招,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艺考热一浪高过一浪。各大综合性高校纷纷开设音乐、美术、设计等专业,就连一些理工科、独立学院,也争相开设艺术班,培养艺术人才。
但目前市场对传统的美术类、音乐类人才需求出现了严重饱和,就业压力增大,前几年开始的艺考热带来的就业压力已经开始显现,而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三到五年。因此,艺术生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跟其他普通专业大学生一样,用人单位对艺术生的总体评价并不高。
现在在杭州一家外企景观设计公司实习的王晓强说,他刚去应聘时听到公司对现在大学艺术生的评价很汗颜:“理论、实践、技术都比较薄弱,沿用的还都是不实用的老式方法,常常不切实际地一心想着造地标性建筑,前景真是令人担忧。”
而杭州天目艺术专修学校的校长龚杭君也曾告诉记者,今年她本打算招几个员工,面试了6个大学生,其中一个还是武汉某知名大学的艺术专业研究生,可连基本的技能都没掌握,结果她一个也没能录取。
记者手记:给艺考热泼点凉水
最近几年,国内各高校艺术类扩招逐年加速,这使得艺术类招生门槛不断降低,只要专业成绩过线,较低的文化成绩也能被录取。
而且,因为艺术类招生对文化课要求低,被很多家长和考生看作是曲线上大学的好途径。
但实际上,艺术生在校的培养费用比较高。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名艺术生不包括高中费用,仅大学四年,学费加上别的杂费,十几万元投入是很平常的。不少家庭也因此难以承受。
毕业生们为了回报父母的投入,都力求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可据相关调查,毕业两三年的艺术生,如果从事广告、室内装潢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年薪一般在2到5万元之间,能拿到更高薪水的情况并不普遍。这与艺术生的巨大投入形成强烈反差。
另一个反差是,一方面,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个班里没几个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高薪求艺术类人才却找不到。归根究底,还是目前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离企业远,离实践远。
记得一位艺术专业的大四学生曾告诉记者,“我们大一一进来,专业课的老师就告诉我们,你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要转行的。”既然学到最后还是要转行,那么“艺考热”是不是也该降降温了?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 梅莎 章建森)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