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2日电 据齐鲁晚报报道,大学生毕业后本应踏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但在济南一些高校,仍有不少毕业生以种种理由“赖”在校园,或者住在校外“混”在校内,成为“校漂一族”。
今年刚毕业的刘斌仍暂住在学校的宿舍里,随时可能被学校撵走。他一天三顿饭大都在学校餐厅解决。刘斌是该校法学专业学生,在考研、就业受挫后,他选择了继续学习,打算考9月份的司法考试,然后再考研。刘斌打算在开学前,到学校附近租房子,直到考上研究生。刘斌说,在同一宿舍楼,像他这样的同学有十多人。
据了解,像这样的“校漂族”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并有逐年增多之势。这些人主要包括为避开就业高峰、增加就业砝码的“考研派”;不愿离开学校的“恋校派”;求职不满意或遇到困难、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派”,以及少量啃老的“潇洒派”等。而考研的占了绝大多数。
山财心理学老师陈爽认为,“校漂族”的出现,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心理状况等有关系。在这些人中,有的是遇到困难、挫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有的是个人期望值过高,无法承受现实和想象之间的这种落差;还有的是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采取逃避的态度。
有高校老师认为,学校的资源有限,“校漂族”在校园生活,占用了本来有限的教育资源,不仅对在校生不公平,而且不方便学校的管理。而“校漂族”的出现说明高校教育与市场脱轨,一些专业设置并没有完全考虑市场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