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毕业将近时,应届毕业生们要么已搭上读研的专列,要么正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然而,却有这样一群毕业生放弃了这“二选一”,他们不读研,也不找工作,而是选择滞留在高校,利用高校资源生存,过着在大学校园的非学生生活。他们,被称为“校漂族”。你有过“校漂”的经历吗?对“校漂族”,你怎么看?
“校漂”经历吓走了女孩子
周先生26岁财务
当“校漂”其实也是生活所迫,三年前刚刚从大学毕业在上海找到工作,公司开给我的月薪是3000元,扣掉税以及其他一些什么金之后实际到手只有2000元左右。我算了一笔账,租个房子,再加上水电煤和伙食费,我大概要成为“月光男神”了,而且还是居住条件很差的那一种。
正在我焦头烂额之际,一个同学的来电让我有种绝处逢生的感觉,他是我高中时的铁哥们,在上海某高校继续读他的研究生,他说室友在外租房,问我有没有兴趣过去住。这实在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他们的研究生宿舍是两个人一个房间,有热水供应洗澡,宿舍里有网线,生活很方便。最为关键的是生活成本低,一年的宿舍费也就1600元左右,水电大家分摊,平时吃饭有食堂。我一口答应下来,给了他室友1800元作为床铺费,然后开始了自己的“校漂”生活。
说实话,“校漂”生活过得挺惬意的,由于消费低,我还能每月有一些积蓄。只是有一次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女孩子,我绘声绘色地说起了自己的“校漂”生活,但后来那个女生就没再答应我的邀约。问起朋友,得到的回答是那女生觉得毕业了还在学校漂着的人没什么出息,要不太穷要不就是没什么闯劲,她对这样的人没有兴趣。
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
沙漠老鼠25岁校漂族
我本来是一心考研的,没想到最后以几分之差落榜。而这时再准备找工作,已经太晚了,好的工作机会早就被抢空,剩下的“残羹冷炙”我又不想将就,只好选择留在学校看看再说,一方面学校里气氛好,又有很好的资源,我想先复习着,为下次考研做准备,另一方面,学校里各种招聘信息比较多,如果有适合自己的,我就放弃考研,选择就业。
为了省钱,最初是寄宿在读研的好友那里,他和室友都对我很好,但寄人篱下的我难免会很敏感,一天天下来,觉得他室友对我的态度冷淡了很多,心里就有些诚惶诚恐,而且我脸皮又薄,这么老赖在别人寝室,也觉得很难过。虽然朋友安慰我说是我想太多了,但我还是决定尽快找房子搬出去,虽然花父母的钱觉得很过意不去,但是寄人篱下的滋味太难受了,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都有些孤僻了。
后来我与人在学校附近合租了一间房,新室友跟我同病相怜,我们经常给彼此打气,心里才不那么压抑了。但是每次到学校自习室上课,拿别人的借书证借书,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那些无忧无虑的学弟学妹,觉得毕业了的自己像是离婚后借住在父母家的孩子,虽然是生于斯长于斯,但对这个家来说,自己已经是个寄居者了。
做“校漂”也要专业
Cici27岁行政助理
大学毕业之后我做了一年“校漂”,因为那时候想出国留学,所以既没找工作也没考研,可后来既没拿到理想的OFFER,找工作的大好时间也过去了,所以就给自己一年的时间继续准备。
做一个专业的“校漂”首先要搞定一些资源,最重要的是住,我从要好的学妹那里找到了她们宿舍的一个空床位,但光有地方住还不行,必须先笼络人心。我请她们宿舍所有的人吃了一顿,还买了水果和零食,因为宿舍里不能有人去告密,如果被宿管科的人知道的话会很快被扫地出门。然后是吃,要蹭到学校的食堂,必须得有饭卡,这个并不难,弄到了一张学妹不用的饭卡,只要我去充值就行了。
其他的一些资源就很容易享受,比如去教室自习,只要背着书包进去坐就行,完全没有人来管;学校里有什么教授或名人来开讲座,也只要早早去占位子就行;至于那些运动设施,比如乒乓球馆羽毛球馆之类,只要借一张学生证,就能享受到便宜的学生待遇。
比较难搞定的是图书馆资源,必须得有图书证才能进入,而且图书管理员还会仔细对照你的脸,装假都不行,后来我就在学妹的图书证上贴上自己的照片,让她以丢失为由重新申请了一张,就此蒙混过关。
做“校漂”的日子很快过去,虽然我后来还是没有出国留学,但马上参加了工作,因为总不能永远躲在象牙塔里面。
曾是一号旁听生
赵先生31岁教师
虽说现在我站在大学的讲坛上,但几年前,我也曾是“校漂”一族。
说来话长,也许这算是个老套的开头:自信满满的少年遭遇高考的发挥失常,一度自暴自弃后,发誓要用努力一雪前耻,从此摇身一变成为积极拼搏的青年。但是,命运又在我大四考研的时候,小小捉弄了我一把,临时抱佛脚,没有为我换来电影里的美满结局。当然这次失败的考研经历,并没有让我放弃,我决定复习一年,继续考研。为了安心准备,我在校园旁租了房。每日我都厮混在大学校园的小朋友堆里,上专业课、抄笔记、做作业,几个月下来我这个大五的旁听生最受老师们欢迎。虽然享受着象牙塔的氛围和各种资源,但毕竟兄弟们都有了落脚处只有我漂在校园,难免孤独、疲惫,但看看身边也在努力的学弟学妹,又鼓起了斗志。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第二年考研成功,后来又顺利留校。因此,我想告诉正在校园漂着的后来者,为了理想请不要放弃。
泡在学校的面霸
大舟22岁学生
我的一位学长阿军因为没找到称心的工作,还在学校里游走。他一直来听我们班的营销课,再加上一起打球,一来二去,大家就熟了。阿军为人豪爽,雅号面霸108,自称面试了近一百家公司也没有着落。我觉得他挺有想法,只是运气欠佳,他又不甘心就这样回老家,于是就在校园里漂着。
阿军常和我们说起他想要创业,过来上课也是想多补充些相关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在两家公司里兼职,在养活自己的同时为创业铺铺路。
我挺佩服他的勇气和信念。换了是我,说不定就先挤进一家公司再说。如今我也大三了,一过暑假就要加入就业大军,前几天和阿军开玩笑说,如果我也没找到如意的工作,就和面霸大哥一起创业打天下。
不能用父母的钱去漂
小志22岁大学生
我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为了供我上学,父母每天没日没夜地忙,挣来的钱都给了我。每次想到父母为我受的苦,我就想要是毕业了没有合适的工作,就随便找一份先做着,做苦力也好,当清洁工也罢,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而我既然毕业了,再要父母养我的话,就太不孝了。
因此我对校漂族是很鄙视的。在学校里做学生当然开心,但是我们活着不只是要开心就够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且不说回报父母,能够自立,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就是孝顺了。而“校漂族”不找工作,不读研,每天在学校里混,他们开心了,父母却为他们忧心忡忡。他们说没有合适的工作,其实就是为自己的懒惰、不负责任找借口。当他们心安理得地花着父母给的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是父母的血汗呢?
[超超]我因为留恋学校的生活做过一段时间“校漂”,那个时候混在读研同学的寝室里,但却提心吊胆的,有一次宿管科的老师来查房,说接到报告,有外人住在学校宿舍里,那个时候我慌死了,谎称是来看同学的,算是逃过一劫,但后来也就很快撤退了,怕到时给同学带来麻烦。
[赵先生]说实话,“校漂”给我的感觉就是心理上还没有断奶。做了那么多年学生,一下子要走出象牙塔去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事情,学生们心理上总归有点恐慌,一部分不敢面对现实想做鸵鸟的人就做起了“校漂”,但我觉得这总不是长久之计,该面对的还是要独立面对。
[阿言]“校漂族”的状态就像是一个人走到路口,不知道要干嘛了,只好在路口那儿耗着。但是这样只是浪费时间,最终还是要沿着就业这条路走下去,而一般应届毕业生当年不找好工作的话,等到明年甚至更晚,真的是“明日黄花蝶也愁”了。“校漂族”这样漂着,是很不明智的。
[小西]我觉得没什么人会喜欢漂泊不定、心里没着没落的生活的,“校漂族”做这样的选择,一定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真正只是逍遥自在贪图在学校享乐的“校漂族”毕竟是少数。我们对他们并不是很了解,也就没有什么权利对他们指手画脚。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没有经历过,又怎么会理解“校漂族”的痛?
[慈溪人]我带过的学生当中也曾出现过一位潇洒“居士”,当别人在为考研或找工作而不停地四处奔波时,他却在学校里当起了自由撰稿人。学校的宿舍成了他的写作工作室,饭堂、澡堂和图书馆等校内设施尽情“廉价”享用,家长闻讯后急得火烧火燎,可他照样我行我素沉迷于校漂生活。近日听说他已经成了收入颇丰的网络写手,让我们这些当初对他的另类举动横加指责的“老脑筋”,多少有点刮目相看!
[莫锡众]儿子刚毕业时,因为不想去我为他联系好的地方上班,当了“校漂族”,希望能借此逃离父母的襁褓。然而,混在校园,且不说加重了父母的负担,挤占了有限的校园资源,延缓了从校园到社会的对接,最起码你没有经济来源,何以谈得上自立自强?所幸儿子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避风港”度过了三个月的“缓冲期”后,终于回归了现实。
[HOPEXI]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某种恐惧心理也让他们有点“被迫”地待在学校了。在这里,他们人头熟、门路清,相对“竞争”也不激烈。但显然做“校漂”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校园里的世界终究不如外面精彩,这个舞台是不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全部自身价值的。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事情的正误,如果是为了积累,那无可厚非;如果是为了逃避,那应该勇敢地面对。(顾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