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心里话”是一只船小学四年级2班上周的作文主题。全班71个孩子有8个孩子用“爸爸,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了一篇习作。在孩子的作文里,这几个孩子给自己的父亲道出了“心里话”,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个孩子对父亲的抱怨和期待。记者采访时发现,孩子对父教普遍存在惧怕心理,导致孩子与父亲交流过少。专家对此表示,在家庭教育中要破除传统,父教应宽容与严厉并存。
心声一:父教有点“过”
“爸爸,我想对您说:我做错的事我自己能处理,比如说打翻杯子,我自己擦掉,这件事不就完了吗?为什么您还会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雷霆呢?……爸爸,在我做的不对的时候,请您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骂我,大人要面子,我们小孩子就可以不要面子吗?棍棒底下出孝子,那是古代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现在讲的是人人平等。换位思考,这一点您做到了吗?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说姚老师,因为姚老师除了有人犯了特别大的错误,从来不点名批评人,因为姚老师知道我们是有脸面的,可是,您却……”
“爸爸,我想对您说,请您不要把我的学习督促的太紧。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我很快就写完了,刚想看会儿漫画书,却被您制止了,您说学习才是第一位,不要老看那些漫画书,说完,您就让我去读英语,我怀着无精打采的心情去读英语了。爸爸,您这样做,只会使我心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爸爸,我想对您说,您要说话算数。有时候,您答应我的事情您总是办不到,这样只会使我越来越不信任您。”
心声二:吃饭时别说学习
记者在阅读这8个孩子的作文时发现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家长经常在吃饭时讨论孩子的学习,而孩子对此则是非常排斥的。
“爸爸,我想对您说:请你不要在我和朋友玩的时候来叫我,朋友和我都觉得很扫兴。爸爸,我想对您说:请你不要在我吃饭的时候和我一块说学习,会打扰我,会让我没有信心,可以吗?”
“爸爸,我想对您说,请您不要在吃饭的时候和我说关于学习的事情。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是也不至于在吃饭的时候都要探讨吧。这样只会使我对学习反感。爸爸,我希望您能去认真的思考,能理解我的心情。”
“在我正大口吃着饭时,不要突然间就开始谈起学习方面的问题,这就让我再没有学习的心思,感到学习是一件很费劲的事,也让我再没办法吃下饭去。”
“爸爸,我想对您说,请不要在我吃饭的时候和我讨论学习的事情,因为这样会使我没有了胃口,吃不下去饭,浪费了您辛辛苦苦给我做的美味佳肴。”
心声三:压力大难有动力
学生上补习班已经司空见惯。但是,从孩子的作文可以看出来,对于无休止的补习班学习,孩子们已经感到厌倦。有的学生表现出带有请求的心态,希望父亲不要给他们报那么多的补习班,这样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甚至压得喘不过气。
一位学生在作文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上补习班的苦楚:“我以前很爱看小说,爸爸一点也不反对我,反倒一直给我买小说,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爸爸不但不给我给钱让我来买书,却还让我一直做题。您还要给我报一个作文班、画画班、电脑班、奥数班,让我去到静宁路上作文课,再向右走20米到画画班,再往上走17米到电脑班,电脑课在向南走40米到奥数班,上到八点半才下课。”
心声四:对父教有很多期待
对于父教的严厉,孩子都表达了一种期待,有的孩子希望她的父亲在自己做错事的时候,不要过分指责自己,这样她会更难过,也希望父亲不要让她做一些她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会一事无成,相反会打碎父亲对自己的希望。
有的孩子则希望自己的爸爸,不要在自己失败的时候泼冷水,那样,会让自己失去自信,对学习也渐渐没有了兴趣。“爸爸,我想对您说,不要就因为我买了一些小吃或玩具就斥责我。伤害我这小小的尊严,吓得我以后买任何东西都提心吊胆的,买的东西也不敢带回家,如果换作是你,你觉得好受吗?”在家庭矛盾中,孩子也认为严厉让他与父亲的心越来越远。甚至父亲说他蠢,说他笨,说他傻。孩子被这样的辱骂打压的抬不起头。
一个孩子与她的父亲关系不错,她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与父亲关系较好,主要是由于她的父亲对她比较宽容,还能陪自己滑旱冰。“我喜欢我爸爸陪我玩。”她所说的这种生活,在另外几个孩子的作文中,都只是愿望和期待。
教师分析:孩子与父亲交流少
一只船小学四年级姚小燕老师告诉记者,布置这次作文后,有些孩子直到放学时间也没有写完。她劝孩子回家继续写。但孩子们都要求留在学校写,因为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看到他们的心里话。甚至在写好后,都不愿意让小组长收,要求直送老师。姚老师表示,孩子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他们需要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只有这样,他们也才会敞开心扉。对于父教缺失的问题,姚老师告诉记者,以往开家长会来的母亲会多一点,在会后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也是母亲多一点。但是,她可以感觉到,父亲对孩子还是比较关心的,尤其是在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关注。
该校副校长王丰告诉记者,他既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位家长。他在平时也感觉到孩子的确跟自己交流的比较少,尤其是在考试成绩不佳的时候,更害怕与自己交流。
教育专家建议:父教应破除传统观念
市教科所多年从事心理研究的魏子钧老师告诉记者,父教属于家庭教育问题,孩子作文里暴露出的问题,已经可以说明在这些家庭存在父教缺失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传统观念有关。“相夫教子”是中国女性的一个生活“片段”。无形中,教育孩子的重任也落在了母亲的身上,父亲在其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则承担着“主外”的角色。他建议父亲应该在倾听中学会与孩子沟通,在沟通中,学会解决孩子的问题。以往父亲总是喜欢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管教孩子,这让孩子非常排斥、抵触,应该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宽容。他建议父教应该发挥男性的特点,多用耳朵少用嘴。在国外有很多法律来限制父亲的义务和权利,在中国法制正在逐步完善的情况下,父亲可以宽容一点,自己完善自己。另外,社会压力造成父亲生活压力较大,有时甚至工作忙了回家较晚,与孩子相处时间比母亲少。对此,魏老师建议,父亲不妨学会每天当“一分钟父亲”,只需要一分钟时间来尽义务。
对于打骂孩子的事情,魏老师认为,“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训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父教应该更理性。
父教应严厉中有宽容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张学强老师告诉记者,孩子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受到母亲的影响和教育比较多,父亲由于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现在的孩子都和妈妈亲近,有什么话也跟妈妈说,跟爸爸渐渐疏远了。“我的孩子就是由他妈妈教育的,我也没有过多地过问孩子的事情,日常生活等基本上都交给孩子的妈妈了。”张老师说。他认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亲如果方式方法存在问题的话,教育的结果则会起反作用。对于父教缺失的现象,张老师说,父亲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父母应该积极的配合起来,共同教育孩子,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孙亚斐 戴秀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