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压力大等种种原因,越来越多忙碌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80后年轻父母“只生不养”现象普遍存在。有调查表示,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半数以上的家庭选择隔代教养的育儿方式。但是把孩子送到老人身边“代养”对孩子影响究竟多大?今后孩子与父母会不会不亲?老人的“老方法”会不会耽误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日前,不少80后父母在成长周刊“麻辣论坛”上开展了大讨论——
麻辣故事
孩子心中妈妈不再是NO. 1
10个月大以前,菲菲宝宝心里妈妈是唯一。“每天晚上搂着我睡觉,只要我抱在手里,其他人统统不要。”菲菲妈妈无比怀念地说,那个时候孩子心里妈妈是最亲爱的人,即便是从小给他“把屎把尿”的爸爸也靠边站。10个月的时候,由于工作忙的缘故,菲菲妈只得给孩子断奶,把她送回父母身边,每周回去看她一次。外婆、外公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在老人的悉心调教下,菲菲变得越发灵巧可爱。倒是当妈的,自从孩子走后,精神恍惚,特别失落,每天下班回到家没心思做任何事。慢慢的,菲菲妈感觉孩子的情感表达出现变化。开始一两个月,每当妈妈打电话回去,菲菲抓着电话,“妈妈,妈妈……”喊个没完。看到妈妈回家,第一时间扑了过来,赖在怀里不愿意离开。晚上睡觉的时候,抱紧妈妈的脖子生怕她跑掉。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家伙对妈妈的情感表达越来越淡。“最明显的表现是,看到我回家不再高兴得跺脚。最难以忍受的是,现在孩子基本不愿意接我电话。我爸我妈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地让宝宝叫妈妈,她就是不愿意。”现在,在菲菲心里,外公外婆成了绝对第一,妈妈只得靠边站了。“不知道把孩子送走是不是伤害到孩子了。”菲菲妈担忧地说。
不满足要求就砸烂东西
部分体验过隔代代养的父母告诉记者,老年人会对孙子们无原则地迁就和溺爱。由于隔辈人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老人怕照顾不好儿女们责怪,于是事事依着孙子,对孙子的不合理要求也无原则地满足,以致孩子从小就不会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变成“变色龙”。林小姐说,为了孩子教养问题,和母亲吵过无数次。比如孩子满18个月了,她认为可以自己吃饭了,母亲却坚持要自己喂孙子吃饭。吃红枣等有核的东西,母亲总爱先在自己的嘴巴里“过”一遍,然后给孩子吃。为这事,林小姐跟母亲争执了好几次。最近她发现2岁半的宝宝脾气见长。没法满足儿子的要求时,他就在家里大闹,把家里的盆栽都砸烂了,还拿铅笔在墙上乱写乱画宣泄不满情绪。林小姐一生气,瞪了儿子一眼,举起手佯装要打。外婆见状,脸色马上大变,跟林小姐急了起来。“以前从来不和妈妈吵架,现在三天两头吵架,经常电话里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两代人的教养观点差别太大了。”林小姐说。
麻辣观点
80后父母观点
工作孩子选哪一个
王韵(化名)去年七月刚成为新妈妈。产假结束后,她面临着工作压力。“其实我不怕苦,真的很想听到孩子第一声叫妈妈,看对他踏出第一步的模样。如果看不到,我怕是自己一辈子的遗憾。可是我还要上班,家庭经济不允许我当一名全职太太。”王韵说,她没有时间来照顾孩子,虽然很想停薪留职照顾他,也曾向领导反映多次,都没有被批准。最近老家的婆婆提议把孩子带回老家。王韵和婆家相隔四五个小时车程,假如婆婆把孩子带走,母子顶多一个月才能见一回,王韵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育儿方面和父母分歧大
多位妈妈告诉记者,把孩子“丢”给老人,引发一系列家庭矛盾。如上文中林小姐的感受一样,刘小姐和自己的母亲多次起冲突。“有时候很小的一件事情,比如要不要给孩子兜尿不湿。我们都能吵起来。主要是我太爱孩子了,怕妈妈的一些做法把孩子教坏。”刘小姐说,其实她明白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是杞人忧天,但长期与孩子分离,自己的情绪比较焦虑。
“代养”老人观点
把孩子接来我们很愿意
采访中,几乎所有老爸老妈表示,替孩子们照顾他们的宝贝,非常乐意。王妈妈照顾她的外孙已有一年半了,当初外孙在女儿身边的时候,她跟到女儿家,断奶后她把外孙接回自己家。“孩子们工作太忙了,接回来照顾方便些。最重要的,家里的老头子还要我照顾。”王妈妈笑着说。她告诉记者,自己就一个女儿,十年前离开家上大学后,家里特别冷清。自从小外孙来了,增添了不少乐趣。仿佛离家已久的女儿回到了身边。
专家观点
隔代教养有利有弊
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年轻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尤其是那些和老人不在一个城市的年轻父母,无奈之下才把孩子放在老人身边。其实“隔代教育”是有利有弊的。优势是,祖父母具有抚育孩子的实际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知识空白,发挥祖父母的经验优势。由于不再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会比较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下一代。而孩子由祖父母接去教养,年轻父母便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工作。隔代教育也可以缓解老人家的孤寂,使其从孙子女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但是,“隔代教育”也有明显的劣势。首先,就是容易出现溺爱的情况。许多老人家常会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而这种宠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以致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的祖父母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因长期得不到矫正,遂养成不良的行为和性格。
有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早期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良好亲子关系的儿童,一般较自信也信任别人,能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化发展,学会交往是社会化的开端,同伴交往需要的更多的是成人的关心和引导,促进幼儿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别人发现别人,从而完善自己。长期与父母分开,影响孩子社交能力。
“隔代教育”应注重父母祖辈相互配合
面对越来越普遍的“隔代教育”,教育专家认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建立一种父母与祖辈相互配合的“新型隔代教育”。首先,父母应尽可能陪伴孩子成长,加强亲子教育。抚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忙碌,不能作为把孩子丢给老人家的借口。另一方面,老人该给自己定好位,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做好亲子之爱的润滑剂;喜欢孩子,但不溺爱;用知识和经验浇灌孩子时,别把旧习惯、坏德性影响到孩子。这样,祖辈在隔代教育中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全家人应统一教育方式,协调好隔代教育,发挥其优势对孩子进行教育。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态度的不一致是家庭教育的忌讳,据一项调查发现,当父辈与祖辈因为孩子的事而争吵时,有73%的孩子表示不知道该听谁的。因此,父辈与祖辈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多进行沟通,年轻的家长应利用自己知识面广,接受事物快的优势,尽量多地将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授给老一代,形成两代人教育上的统一。如果意见上真的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 “曲线救国”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只要不是严重的观念问题,父母可以先听从或借鉴老人的意见,然后再慢慢和风细雨地把自己的观念阐述出来,只要用合适的方式,祖辈们是会愿意接受的。
此外,祖辈应尽可能改变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式。要培养成功的孩子首先要成为成功的家长。要想做一名成功的家长,首先要善于学习。
本报记者 朱姝 蔡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