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们的智囊团,用自己的力量培养下一代的创新精神。”一群家长在网上发起了一场对下一代素质教育的自救行动。他们自编了一册名为《启智苑》的教育电子刊物,借鉴国外的出题模式设计各种开放性试题,希望跳出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培养出更会思考、更具创造思维的孩子。
家长自编刊物辅导下一代
打开《启智苑》,与学校出题模式完全不一样的一股清新之风便扑面而来。随即跳出的“让我们成为孩子们的智囊团。”这一行醒目的大字,强烈地表达出家长们的决心:自己来收集试题、信息,启迪孩子的智慧。
记者看到,《启智苑》分成“经济知识”、“孩子眼中的世界”、“智慧天地”、“人生领悟”等多个板块,其中尤以“孩子眼中的世界”的内容最为精彩,它包含了家长收集的各类题目,涵盖政治、科技、艺术、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全是开放式题目,不设标准答案。
比如“请收集关于粮食的资料。思考:1、美国、巴西等国家用玉米提炼燃油,这会造成什么影响?2、你认为粮食的亩产量是可以无限提高的吗?如果是,理由是什么?如果不是,困难在哪里?”
“如果让你来管图书馆,你如何挑选自己的团队,为什么选这些人?如果2009年图书馆有1万元的预算,你会如何使用?买些什么书,订什么杂志,添什么碟片?这个使用计划,你是自己决定,与同伴讨论,还是交给全校同学来投票?为什么?”等,试题出得非常精彩。
网名“kangkangma”是《启智苑》的发起人之一。她表示,中美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别很大,他们是活学,学到的知识是生动的,难忘的。而经常布置的专题研究型作业,对孩子综合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考虑到一个人的知识面实在有限,因此希望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互相交流,也许效果会好得多。
电子刊物网上受家长追捧
这本电子刊物甫一推出,便被放到知名育儿网站“旺旺网”上免费提供给众家长分享、下载,受到家长们的追捧,在极高的点击率下,刊物被多次置顶。与此同时,不少家长纷纷跟帖、留言,借鉴国外的出题模式,自己设计或找来了各种各样的试题,希望都能被收录在《启智苑》中给孩子们做。记者粗看一下,跟帖人数已经达到数百人。
在众多出题者中,还不乏高学历、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家长,这些家长拿出自己孩子在国外读中学时做的作业,与其他家长交流。而之前被家长晒在网上的一篇名为“我看到题目就傻了:美国中学生作业难倒中国老爸”的帖子,更加坚定了家长出开放性试题辅导孩子的决心。家长们发现,帖子中列举的作业都是发散性思维,答案不强求一律,鼓励多思多想,而这点正是国内教育所缺失的。
由于反响热烈,家长出题的积极性又很高,记者了解到,目前《启智苑》已经出到了第2期,第3期也正在编辑之中。
家长心声:有自己的思考,才是正道
家长严先生非常热心于这本电子刊物的推广,“启智苑”三个字也是他想出来的。他对记者表示,自己和身边很多家长眼看孩子学得那么辛苦,在无尽的应试性学习、作业中,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创造力又被抹杀,学生的自主发展受到限制。而反观国外学校教育,确实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取长补短,给孩子补上学校教育不足的一课。“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差异,和小时候的‘食’有关。外国孩子如何进食,值得我们借鉴。”
在网上,家长们也纷纷对这个行动引出的教育话题表示支持。“如果学校、家长一味地给孩子喂食,孩子就会失去觅食的能力,到了工作岗位,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比较差。”家长们表示,国内教育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不足。比如国内应试教育造成的讲求标准答案,追逐分数的高低等,容易让孩子懒于思考,死记硬背,看见题目就想标准答案。相反,国外孩子基础知识未必如我们扎实,但会引导孩子主动寻求知识,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比我们强。
不过还是有个别家长表示担心,“在国内应试教育制度下,受时间影响,也只能偶尔为之,未必能对孩子有多大影响。”还有家长认为,教育体制不同,考试制度不同,这样的做法又能有多少作用?但多数家长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发出声音,表达培养有创造力、创新精神的下一代的渴望。
专家观点:高校招生应注重学生创新力
美国安生文教基金会副主席、中美教育问题专家张梧华教授指出,国内外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与不同的教育体制有关。
“在国内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所有学科都有考纲以及围绕着的考纲的题海,用掌握的知识去解题,因此教育出来的学生掌握标准知识的本领很强,对于具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也绝对是强手,但在现实中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和探索各种复杂事物的能力就存在欠缺。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以实际探索所需的知识为纲,很多学校的考试方式以口试或者写作为主,没有考纲,也没有复习范围,死记硬背是完全没用的。”张梧华表示,由于国外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创造性思考和创新能力比较强。
考试制度影响培养方式,由于国内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一时很难改变,他建议,能否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并在自主考核中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思维,高校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力增强了,高校的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与中学教育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