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对孩子智力潜能开发至关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多识字,而是父母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昨日(9月21日)记者获悉,教育部“分享阅读”课题组在全国数百所幼儿园对3岁至6岁儿童开展了长期“分享阅读”教学。结果发现,幼儿过早识字可能会导致阅读障碍,甚至造成厌学,而每天在老师和父母陪同下一起读书的孩子,“求知欲更强”“对学习更感兴趣”。
3岁识千字 长大不会看书
“一个孩子3岁时就认了近千个汉字,长大后却很难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据教育部“分享阅读”课题组实验基地、南开37幼的园长崔宝兰介绍,目前儿童早期阅读的最大误区在于,家长误把“识字”当作“阅读”。
课题组调查发现,八成家长对儿童早期阅读缺乏科学认识,一味强调让孩子多识字,结果使孩子一拿起书本就联系到枯燥、机械、乏味的认字经验,导致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缺乏阅读兴趣和动机,有些孩子甚至因此形成阅读障碍。小学阶段厌学的孩子中,有60%以上是因为早期阅读开展不当造成的。
“识字和阅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能够识字的人并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者。”崔园长分析,由于汉字字音、字形之间的对应具有较大的任意性,加上汉字同音字较多,会给幼儿认读带来很大负担,导致阅读速度减慢,甚至理解困难。因此,尽管识字数量增多了,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并未相应提高。
享受阅读 从零岁开始
幼儿教育专家强调,儿童阅读教育的重点不是认字,而是营造使其愉悦的阅读环境,让其享受阅读,爱上读书,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阅读中积累经验,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
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天津市教科院一项面向本市中小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其阅读能力通常较强。那么到底该从几岁开始教孩子阅读?怎样才算科学的阅读呢?
“分享阅读,可以从零岁开始。”崔园长介绍,对于幼儿来说,任何与阅读活动有关的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比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等。“阅读是将要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活动,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胡春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