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学新生报名工作刚开始,可不少家长早就开始想办法让孩子寄宿求学了。记者近日在某小学采访,发现校长正为接待要求寄读的家长忙得不可开交。不少有寄宿条件的小学,更是成为一些“白领”家长的“香饽饽”。
尽管上海能提供寄宿条件的小学、初中正愈益成为家长和孩子选择的热门,社会对寄宿教育资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但在如今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亲子关系,主张父母保持与孩子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情况下,孩子该不该读寄宿制小学呢?
家长:用钱买“时间”
一位“白领”家长在谈到为何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小学时直言不讳:就是用钱买“时间”。他说,现在找一个好的工作不容易,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如果每天都要陪着,势必会带来不便。两者权衡下来,宁愿出点钱,送孩子寄宿学习。
对家长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因工作繁忙而选择让孩子住读的占了四成。更多的家长则被寄宿制学校优良的教育资源所吸引。一位准备让孩子住读的家长说,他对学校所开设的传统特色课程和发展学生个性的特长课程尤感兴趣,让孩子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学有所长,符合孩子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孩子:通过寄宿来“矫治”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名小女孩,了解下来她基本上就是家中的“公主”,不仅外公、外婆视为掌上明珠,带在身边形影不离,祖父、祖母也经常来看望。而她的父母都在合资企业,工作繁忙,较少与女孩接触。长期的娇生惯养,让这个女孩在家谁的话都不听,两代人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分歧越来越大。父母觉得再这样下去,孩子成长会出现问题。于是借着女儿上小学,想方设法把她送到住读的学校,意图很明确:离开四个老人无微不至的溺爱,用学校老师的严格管教和住宿环境的自理要求来治一治孩子的缺点。
专家:学校全包有缺陷
不过,一些长期从事学生心理成长研究的专家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们指出,让刚上小学的孩子读寄宿制学校,对孩子的心理成熟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人格完善并无好处。在他们看来,学校包下孩子所有的学习、生活责任,用金钱换取自身轻松,用住读换得孩子学好的这种指导思想,本身就有缺陷。实际上,住读与不住读的孩子,在感情培养、亲子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别。一些教育专家强调,有经济实力的家长热衷为孩子上学搞“全托”并非上策,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
让6岁的孩子一周“远离”父母5天,从小尝一尝不在家的滋味,这是用心良苦,还是无奈选择?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到寄宿学校学习、生活,对于孩子成长究竟利弊如何?这些问题显然不可能有统一答案,因为每个孩子的自身情况和家庭的客观情况不同。从小寄宿学习成才的典型不少见,而不寄宿的孩子同样也英才辈出。家长需要考虑的是,看看哪一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目前正是为孩子筹划入学之际,家长应当从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长远利益出发,对住读与否,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切勿一哄而上。 (苏军)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