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玫瑰、我爱你,当成年人沉浸在情人节的各种浪漫元素中时,孩子们是否也懵懂地发现了其中甜蜜的意义?前(18)日,记者在成都城西某小学听一位一年级班主任讲:“现在孩子对爱的萌芽有些早。”她给记者展示了一封班上7岁男孩写的“情书”。
图文并茂的表白信
“我爱你王××,你爱我吗!”从笔记本撕下的纸张上端整齐地写着一行字,字被框了起来,比较醒目。纸张下端,画着一个独辫子女孩和一个男孩牵着手,一旁标注着“我爱你,你爱我”。
当天班主任刘老师的课程刚结束,班上几名男同学就跑上讲台争先嚷着:“老师,老师,强强写了一封不好的信给琴琴!”随即,一男生就从小强手中夺过了信交给老师。
“连女孩的名字‘王玉琴’都写成了‘王玉请’,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懂什么是爱吗?”刘老师看到信感觉有些哭笑不得。这时,小强从教室后面的座位上冲到了讲台,“哇——”哭了起来。
老师拍着孩子的头,笑着说:“我知道强强一定是欣赏琴琴成绩好,那你以后要多向她学习,也要多互相帮助哦。”
“情书”写给学习委员
写信的小强在班上担任班长,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在六七岁的孩子中算比较成熟的,有时做课间操倘若老师没有在场,小强就会主动提醒同学们排好队。信中的女主角“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写得一手好字,女孩经常扎个马尾,很文静,“两个孩子都很讨人喜欢”。
虽然刘老师不情愿将这封信称作“情书”,但其间的内容、小强的眼泪还有男同学们的叫嚷,让她突然发现:可别小看了六七岁的孩子,他们还是懵懂地知道些什么。
记者询问了几位小学老师,他们都认为在低年级就萌生爱意如今并不稀奇。成都市人北实验小学心理教师彭玲说,2008年,美国一项统计显示,全球平均每个人每年会通过电视、画报看到6900个例如接吻等性信息,青少年应该被正确引导该如何理解爱。
“早熟娃”勿责骂需引导
“一般小学五年级才在《思想品德》、《健康教育》中涉及关于‘爱’或者‘性’的心理教育,之前要对孩子讲爱还是有些棘手。”面临爱朦胧朝低龄化发展的趋势,黄忠小学廖真老师却发现,国家统一使用的一年级《健康教育》教材上只教孩子上课如何保持坐姿以免驼背、春秋季如何保暖预防感冒等等,丝毫没有提及“怎样爱”的心理教育。
“如果家长和教师遇到此类问题,切忌责骂!”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何平教授分析,其实小学低段的幼儿还没有达到身体成熟导致心理需求的时候,写“情书”只是因为模仿和好奇,大人可以告诉孩子“爱”不仅是男女同学间才存在,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存在异性之爱,引导他们理解爱的艺术和美好,而非狭隘的“爱情”。
据了解,200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安全教育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纲要》,其间提及了性安全教育,2009年成都市也将性教育授课要求延伸到了小学五年级,为教师对学生的性心理教育提供了保障。心理专家建议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候给予低龄的孩子正确引导,切勿避而不谈,也勿操之过急。 (肖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