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周桥 杨跞文
专家支持:张志刚 上海市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咨询心理学教授
在心理学界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提倡下,我国青少年的性教育工作持续展开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不再谈“性”色变,人们也不再单纯地将西方国家的观念开放和性文明与性行为的放纵相关联。随着青少年性成熟的提前,性教育话题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家长们在进一步认识它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被自己的心理障碍困扰着。
【新闻事件一】
上海市妇女康复专业委员会透露,10月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本市20周岁以下早育的人数,10年来翻了一番。 咨询者年龄最小的仅15岁。2005年11 月5日,本市开通了“单身妈妈救助热线”(66056027),该热线首期60万元援助金将优先救助“少女妈妈”“单身妈妈”等特殊群体。
来源:《上海青年报》
【新闻事件二】
市计生委公布了沪上父母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关态度的调研报告。在被调查的1.9万名有子女的父母中,表示孩子问过性问题的有2893人,占15.3%。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从初中开始,有两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应从高中开始。
来源:《上海商报》
称为“性培养”其实更合适
通常所说的“性教育”包括性生理和性心理两方面的知识;还有性道德,主要指男女两性交往中的道德规范,这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此外,还包括自我性保护,男女两性的交往是整个性教育工作的基础。由此看来,性教育是需要全面渗透,长期实践的,张教授建议尤其是家长应该树立“性培养”意识,争取成为孩子成长中最好的性教育老师。
张志刚教授曾经参加过一个全国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20年间,我国女孩子的性发育期整整提前了一年,男孩子提前了两年。这样的速度是否在正常范畴呢?让我们来看看联合国卫生组织提供的调查数据:发展中国家的孩子,性发育期每十年会提前一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不到学龄的孩子,甚至四五岁开始便有了某些性反应,如果家长期待“性教育”一蹴而就的话,在孩子提前产生性反应时便会不可避免地与父母之间出现尴尬。张教授认为:“现在的社会,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对孩子性行为的生理和心理表现有所了解,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反应并帮助他们。尤其对较早出现性反应的孩子,在性方面要有一定的培养,而不是所说的教育。”现在上海具体确定为“性教育”的课程开展多是在小学高年级,而在低年级,一些较宽泛的问题,比如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如何对待友谊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这也体现着“性培养”的要求。
何时对孩子进行性的教育?
随时随地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性生理卫生等知识,可以提前一些教,在性发育之前就可以教了。两性关系方面,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没有必要教得太早,但一定要在孩子开口发问的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感兴趣提出问题,家长、老师或回避不答,或用责备的口吻来回答,这都会让孩子产生不适的感觉,加剧他们不必要的好奇。很多孩子在青春期出现性行为异常就与这种神秘感有关。另外,当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感兴趣来问大人,如果得不到回答,长大了便不再会问,即便仍旧问出来,家长这时候回答也就困难了许多。
性知识的普及异于行为开放,成人更要接受性教育
瑞典等欧洲国家的性教育开始得比较早,过去我们国家对此通常有着一些误解,会比较敏感地以为他们是性行为的开放。其实,在这些国家,更多的是性知识的开放,伴随与此,人们的行为会更加的卫生、文明和健康。如今,在国内,让大多数孩子们接受性教育不再是难事,人们开始了解到它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已经不再将 “性教育”和“性开放”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我们仍要呼吁大家:在学校进行的性教育都是引导性文明,丰富性知识的,相关机构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也都是健康、安全和合理的,不要因为偏见使孩子的这部分知识出现空白。
张教授还提醒,就从他近年做心理咨询的经历来看,现在全社会已经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很多白领甚至会花精力和金钱去参加一些社会机构开展的相关教育,学习对孩子的性知识、性卫生和性行为方面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这是极有必要的。
国外很多媒体呼吁:对小孩子进行性教育最合适的老师是家长,因为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较长,他们观察的和模仿的对象多为父母。通常性心理学认为:小孩子不知不觉会模仿父母的形象,一般男孩模仿爸爸,女孩模仿妈妈。可见,父母自身在家庭性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们也要在性知识上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给孩子及时准确的解答,正确培养他们的性意识。所谓的准备就是在孩子开口发问之前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不要到时候措手不及。
寻求帮助 给予关怀
在上海市的少女求助热线三年的记录中,发现很多出现问题的孩子都是缺乏父母的管理和帮助,父母很少陪伴其成长。在性心理学中有这样的共识:如果一个人在性方面出了偏差,不仅仅因为性的问题,通常还因为他的人格出现了问题,生活中有焦虑,缺乏幸福的感觉和健康的爱。这样看来,家长光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多用些精力和时间听孩子说话,与他们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会大大降低出现此类问题的可能性。
如果发现孩子的行为已经跨出界,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时候,他们更需要帮助。因为,在性的问题上,往前迈一步,人的烦恼会成倍地增长,如果老师、家长用排斥、愤怒、惩罚的方式对待,会让他们感到更加无处求助,由此酿成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是发生过的。
给家长的建议
1.不要等到孩子感兴趣、向你发问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性知识的不足,要提前准备好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培养;
2.皮尔萨的另一条原则如是说:“儿童早期性教育内容主要应注意:树立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性和性别角色;从小防止性压抑和性抑制。”这是儿童早期性培养的重点。
3.当孩子感觉好奇时,不要回避也不要指责,要像讲日月经天、四季更替一样告诉他们真相,面对“我从哪里来”这类问题,家长千万不要说“从马路边上捡来的”之类的话。
4.家长多了解孩子在性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表现,学会应对他们的反应,给予正确指导;
5.莫将“性教育”与“性开放”画上等号,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开设的性知识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