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3次只投出1份简历 应届生逛人才市场如鸡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来3次只投出1份简历 应届生逛人才市场如鸡肋?
2009年04月20日 14:01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人家看见我们是应届生,连简历都不收。”在南方人才市场,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大专生小何和小黄正伏在桌子上填写简历,对于找工的遭遇,他们连连摇头。记者巡场发现,当天招聘会的绝大部分企业提供的岗位都注明了工作经验,留给应届生的机会微乎其微。

  来自南方人才市场第一季度最新的供求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放缓,第一季度招聘应届生的企业只有637家,岗位数约3884 个,而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者有212995人,与去年同期比较,人数上升约15%,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数下降却超过四成。有关人士指出,人才市场提供给应届毕业生的岗位相当少,应届生逛人才市场犹如鸡肋。

  来3次人才市场只投出1份简历

  “这里很少有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即使有,也要工作经验。”阿彬是广东省新闻出版技师学院的应届生。今年3月开始到南方人才市场找工作,发现机会很少,“ 来了3次人才市场,只投出1份简历。我也上网大量投简历,但一直没反应。有时也会打电话过去问,但人家说不要应届生。”现在,阿彬寄希望学校5月份举行的校内招聘会,往年那场招聘会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不求专业对口

  只求早点就业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峰仔是计算机专业的大专应届生,2月中旬来广州了,寄宿在一个亲戚家里。峰仔的找工很有规律,每周跑人才市场二三次,剩下的时间用于复试和休息。虽然峰仔找工并不要求与计算机专业沾边,但人才市场里能够提供相关专业的岗位也非常有限。2月以来,他应聘了一个网站的客服,由于工作地方太远,工资太低而作罢;后来又应聘了某健康器材企业的销售职位,通过了初试,复试却音讯全无;再后来,他想做汽车零件的销售,也无门。其实峰仔在学校时,做过许多实习:当过安踏公司的售货员,卖过电脑、电器,还做过快递代理。他认为,将找工的路子拓宽一点,就业就会早一点。

  重点大学毕业生

  很少去人才市场

  哪些高校的应届生常常光顾人才市场?记者发现,侧重于中高端人才交流的天河才市圈,会集了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应届生前来求职,而侧重于中低端人才交流的白云才市圈,则以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应届生求职为主。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大、华工、暨大等本地重点本科院校的应届生很少到人才市场求职,他们的找工渠道以大学生现场招聘会和网投简历为主。据统计,到人才市场的应届生一般占总人数的7%。从学历上看,应届研究生很少在人才市场求职,应届本科生和专科生是主角,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专科应届生勤跑人才市场。据南方人才市场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招聘企业提供的岗位七成以上要求本科,只有15% 的岗位接纳专科生,可见,专科应届生的就业更加困难。

  通过实习

  弥补“工作经验”不足

  应届生在人才市场遭拒,大多因“工作经验”这道坎。相关人士分析,其外在原因是企业在经济不景时采取“紧缩”的用人政策,希望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此外,应届生流失率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血本无归,而引发企业对应届生的“不欢迎”。内在原因则是确有少数应届生期望值太高,工作不踏实。应届生如何改变这种“鸡肋”现状?职场人士认为,应届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记者观察

  应届生在人才市场因为“工作经验”被拒诸门外的现象,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但作为个体的求职者,还是可以通过改变求职策略,谋得一份工。

  一是重点向HR介绍自己的实习经验。每一位应届生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实习经验,实习经验的好差是企业HR判断是否录用你的最重要标准。

  二是从“品行、气质”上取悦用人单位。要尝试着用品行、气质去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从而取悦用人单位。

  三是千万不要被“工作经验”四个字束缚,一定要敢于去和用人单位接触、较量,要敢于尝试争取储备人才职位。特别是一些只要求有“1~2”年工作经验的岗位更应该去尝试,因为,“1~2”年证明这个岗位技能难度不是很大,去争取一下应该有可能被聘用。  记者邓仲谋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