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零工资”用工涉嫌违法
今年的就业形势特别严峻,在近日广州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深圳公司公开“零工资”招聘:150名学士和硕士作为“储备干部”,待遇是提供本科1500元 /月、硕士2500 元/月的生活补贴,但没有工资。在招聘会现场,却也聚集了不少咨询的学生。据了解,所谓“零工资”现象目前已不鲜见,只不过它往往打着“实习”的名义,在不少单位、企业大行其道。
毕业一年仍是“零工资”实习生
据悉,目前单位“零工资”用工也不在少数。小杨是2009届传播系的毕业生,因为学校有硬性实习要求,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一家私人传播机构实习到现在,都没有收到过工资,也没有收到“ 生活补贴”。“看起来就像外聘临时工。”小杨说,虽然没有工资,但是能积累经验,可以为日后找份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
小黄是2008届毕业生,快毕业时,在市内某电视台实习,到现在已实习了两年多了。虽然已经毕业,但目前的身份还是“零工资”的实习生,虽然每次出外景可以拿到一些补贴,生活也勉强维持得下去。他无奈地说,拿些生活补贴,总比在家闲着好。
滥用“临时工”影响单位声誉
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中国部的项目经理黄琳告诉记者,现在不少中国大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盲目就业。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比较放松,而到了大三、大四才考虑就业问题,但已经太晚了,到最后只能找自己不喜欢的工或根本找不到接收单位。
安利中国学习及职业发展副总监张伟虹说,学生“零工资”与目前全球金融风暴导致的企业招聘需求下降有关。但作为企业,应慎重考虑这种使用没有经验的“临时工”的“低成本”用工,将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比如说,它会不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口碑。作为学生,对这类企业也应慎重选择。
-专家观点
“零工资”用工涉嫌违法
前程无忧职场顾问冯丽娟表示,根据2008年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无论雇佣期限多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合同关系就必须缴纳法定保险。如果用人单位只向毕业生提供补贴而没有工资的话,则可能不向毕业生提供相关保险,这就有违法嫌疑。
一旦遭遇了非法待遇,大学生一定要懂得如何保护个人权益。比如说在应聘时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要求企业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了解当地城市的最低收入标准等等。一旦发现自己的合法利益受损,要收集证据,必要时通过仲裁或者向相关劳动部门举报等方式维权。 文/本报记者 李志伟 实习生 黄杰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