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心里话:"眼高手低"是被教育出来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就业难心里话:"眼高手低"是被教育出来的
2009年03月23日 10:5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科技大学大四学生 刘冰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更加成为人人关注的话题。“就业难,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并对身边几位同学进行调查,还是找到了一些答案。在这里我想以大学生自己的立场讲一些真话、实话。

  学了4年知识却感觉“跑偏了”

  询问了几位正在投简历应聘的同学,大家普遍认为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经验,而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则相对淡化。可是想想大学这4 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必修课一定要通过,选修课也一定要修满若干学分,除去这些就是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种资格证考试,当然还有需要充足复习时间与精力的研究生考试。我们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发现生活主题还是考试,那些符合社会要求的实际技能与经验从何培养呢?

  许多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停留于理论灌输,而与社会发展脱节,考试形式单一、死板,这4年的学习真是相当“跑偏了”。在呆板、落后的教学方式面前,即使有再先进的学科、专业设置也只能迷失在一张试卷之中。

  其实许多教授、老师的授课是受到同学们真心喜爱和认可的,但是在一系列硬性的教学评价标准面前,老师们也无奈了。因此我认为,落后的评价机制需要尽快改革。

  不客气地讲,近年来我们的许多学校进行扩招、建设综合性大学,一时间,校园大了、学科齐了,但是配套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却跟不上,尤其是以理工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开设文科类专业往往名不副实,4年时间学生只能“学到”而难以“学精”。

  “眼高手低”是被教育出来的

  有许多的专家或企业表示大学生择业时“眼高手低”,过于追求工作环境和高收入等,并建议大学生要放低身位、从基层做起,等等。我与周围的同学们都认为,对于忠告我们接受,但究其原因则另当别论。

  让我们认真想一想,从上学受教育开始,谁的周围不是充满了相同的鼓励与希望——“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有好生活”。所以我们拼命学习,通过考试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并抱着美丽的梦想来到大学,有一些更高的追求难道不可以吗?高等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这里的“精英”当然不是指特殊的身份地位,而是代表具备较高科学文化水平、能够为引领社会发展作出更为突出一些贡献的群体。不同类别的岗位需要相应特点的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都“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并不需要高等学识积累的工作,那么国家每年投入巨资加强高等教育发展、建设世界级名校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一方面,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受教育成本巨大,仅就家庭而言,且不论大学4年数万元的学习、生活费用,单是从小学开始用十几年培养一名大学生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就难以估量。“80后”的我们懂得奉献和服从,但是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对得起这些成本的付出。尤其在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还要着眼于照顾父母。

  综上而言,“眼高手低”源于社会与教育的现实,不能简单归结于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甚至素质等。通过调查发现,事实上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与市场变化,调整心理要求标准以就业为先。

  大学生自己的声音在哪里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看到各级政府部门正在纷纷表态,各类媒体连篇累牍进行关注,然而在一片热潮中,却很难发现“就业难”的主体——大学生自己的声音。

  目前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与学校和企业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误解。学校就业部门往往只是单向发布企业信息和举办招聘活动,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还远远不够。许多同学找工作依然靠“单兵作战”,更有的同学表示,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往往能够提供直接可行的信息,而学校联系的企业却存在“假招聘、真宣传”的情况。同时,部分企业存在放大经济危机的影响、利用社会舆论的现象,对应聘或是实习的大学生要求苛刻,许多权益被忽视。

  真心希望在就业的问题上,大学生自己的声音能够得到倾听和认可,我想这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态度吧。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