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怎成求职"拦路虎"?高校一味扎堆"精英教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经验怎成求职"拦路虎"?高校一味扎堆"精英教育"
2009年03月20日 10:42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认为高校不宜一味扎堆“精英教育”而忽略职业教育

  北京一家咨询公司招来一个统计学硕士,笔试成绩相当出色。但上了岗位才发现,这名硕士竟然连基本的数据分析软件都不会用。“原来硕士研究生空有满肚子的理论知识啊!”该公司人事总监赵小姐昨天向记者感叹道,“没办法,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成熟人才,而不是应届毕业生。”

  企业抱怨“大学生重知识轻技能,不能立刻派上用场”,高校坚持“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面对种种矛盾,专家提出企业必须告别“急功近利”,为大学生经验积累提供更多现实条件,而高校的教育思路也亟待转变。

  毕业生求职频遭“经验门”

  “大型企业招聘文秘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程类公司招聘电子工程师要求精通数字电路设计应用”……诸如此类的“经验要求”,出现在今年几乎每一场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经验”俨然已经成为应届生求职的拦路虎。

  “找工作好夸张啊,一个秘书岗位,居然要求读过MBA,还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总裁秘书要10年以上。”上海交通大学传播系的何颖今年本科毕业,她坦言当初找文秘岗位也是看到今年就业形势不乐观,想找个安稳些的工作,哪知“退而求其次”的文秘岗位,竟然开出如此“高规格”的经验要求。

  据了解,在今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少大型企业都搁置了招聘计划,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有一些用工计划,不过公司规模有限,所以每招进一个新员工就希望马上进入“角色”,甚至可以“一个顶三个”来用,非常看重实战经验。

  对于求职道路上频频遭遇的“经验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四学生邬震宇道出了应届毕业生的苦衷,“虽然我的专业方向是零部件的设计与改进,可是对于某些企业要求‘成熟的产品设计开发经验’,我们一个本科毕业生是不可能达到的,要知道开发设计必须有5至8年才能算成熟。”

  教学型高校应重视职业教育

  来自高校的老师们也认为企业要求学生拥有“经验”并不现实。东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刘东胜认为,高校不是技校,培养的是学习能力,不会具体去教如何拧螺丝。“企业如果一味追求‘经验’,而不看重学生的潜质,最好今天招来明天就能用,太过急功近利恐怕只能招到按部就班的技工,无法吸纳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

  “部分企业有急功近利的嫌疑,但是抛开这些因素,学生要变,高校也要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德广表示,追溯“经验门”的源头,高校首先要转变教育思路。“目前上海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但部分高校的思路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这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学生空有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在杨教授看来,高校要有所分工,研究型大学,例如985高校中的数理化人才需要进行“精英教育”。而其他大部分教学型高校如果也一股脑儿搞“精英教育”,忽视“职业教育”职能,显然本末倒置。“其实职业教育应该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比如师范、医科、律师、会计,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对于这些专业就需要高校在大学期间安排学生去实习、实践。”

  企业有义务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对企业而言,员工培训的成本自然是越低越好,如果应届毕业生在大学里就积累了实习经验,无疑更受企业青睐。”杨德广教授在美国和日本考察时发现,很多高校会提供给大学生“顶岗劳动”的机会,即进入企业顶替员工工作,被顶替的员工去接受再培训,而很多企业最后会录用“顶岗劳动”的同学,因为录用后的学生可以马上胜任岗位,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专家建议,尽管有些学校成立各种实训中心,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工作环境,所实践的内容和深度与真实社会相差甚远。企事业单位不愿为培养实习生花费精力和金钱,致使高校学生在读期间无法到企业一线进行真正的实习活动。因此,让大学生突破“经验门”,企业有义务为大学生实习提供场所和指导,而相关部门也可以对接收实习学生的企业给予相应鼓励政策。

  本报实习生 唐闻佳 本报记者 李雪林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