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良中介傍人才市场 应届生求职不成先交"学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无良中介傍人才市场 应届生求职不成先交"学费"
2009年03月11日 11:1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无良中介傍着大型人才市场行骗

  小陈是湖南某设计学院的2009届毕业生,尚未毕业的他已经明显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求职压力,于是今年2月,他就早早地南下广州,希望在这个经济发达和就业机会更多的城市谋得一份工作。

  但是刚踏上求职路不久,小陈就遭遇了一次骗局。“我非常痛恨这些中介机构,以后就算找不到工作,我也不会再找这些机构了。”小陈愤恨地对本报记者说。

  一所中介机构的欺骗让他对所有的中介机构失去了信任。到底小陈在求职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请看他的求职经历。

  为求职误入歧途

  2月上旬的一天,小陈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在广州举办的一场大型招聘会。由于当时已是下午时分,招聘会已经结束了,不想空手而归的小陈就来到了附近的人才市场,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机会。

  “那个人才市场的门面比较大,有一排对外服务的窗口。听说这家人才市场的口碑还不错,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进到了‘求职大厅’。”

  保就业原是诱饵

  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况,小陈告诉记者,“奇怪的是,我在现场并没有看到该机构的经营牌照,以及体现该机构名字的标识。不过看到现场那么多人,我也就没有考虑太多。”在那里,一位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小陈。在看过小陈的简历,又简单地询问了一下小陈的求职要求后,该工作人员就先让小陈填写一张求职信息登记表, 还要小陈交100元的服务费,说以后就可以为他提供求职服务了。

  “那张表格上只写了地址,并没有注明他们的单位名称。”对此小陈心里曾产生一丝怀疑,但是一想到该机构是口碑这么好又这么大的一家单位,于是就按工作人员所说的去做了。

  对于100元的服务费,当时工作人员解释说是提供求职服务的正常收费,小陈就稀里糊涂地交了,也没有要什么收据、发票之类的票据。

  后来该工作人员又告诉小陈,该机构还可以提供跟踪服务,只要他再交100元办一张服务卡,在该公司的网站上注册账号,就可以获得“3个月包就业”的服务。

  小陈一想到自己还有4个月就要毕业了,如果花100元就能确保找到工作,还是值得一试的。于是他欣然再交了100元,办理了一张服务卡。

  当小陈问该工作人员索要发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发票也没有收据,并称他们是国家的人才市场,让小陈放心回家等电话就好了。

  发现上当要求退钱

  第二天,小陈就接到了该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话。不过让他失望的是,该中介机构提供的单位要么是他根本就没有听过名字的单位,要么就是位于非常偏远的地方, 这跟小陈当初跟该机构说的求职要求根本不相符。于是小陈就让该机构再按照他当初要求的条件找找看。结果,接下来的一周,小陈没有接到一个电话。

  “我现在还没有收入,在外面找工作的所有花销的预算也只有700元,这些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啊!”再也耗不起的小陈就再次找到该机构。

  “由于他们还不能提供合适的招聘信息,我就要求他们退钱。而等我去了该大厅楼上的办公室找他们经理的时候才发现,这家机构并不是我所认知的那所知名中介机构。”小陈似乎明白了,原来这只是一家傍在知名人才市场旁边的小机构,这也是该机构为何不开发票也不提供收据,以及求职信息登记表上为何不敢出现机构名字的原因。

  一番交涉后,该机构一位姓于的经理作出了让步,并称凭卡只能退20%的钱。

  而当小陈决定退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办理的那张服务卡不翼而飞了。他把这个情况跟那位经理说了,以为凭借他在该机构登记的信息和备份的资料还是可以退款的。但是那个经理却以没有卡为由拒绝提供退款服务。

  甚至此后,该机构再也没有给小陈提供任何求职服务。他的200元钱就这么打水漂了。

  “如果我当时能够要到发票,也许他们就不敢这么不认账了。”事后,小陈醒悟到。

  机构三易其名旁边档口人员也叫不出名字

  □记者暗访

  接到小陈的投诉后,记者来到了他提到的这家机构暗访。

  的确如小陈所述,该机构正好毗邻另外一家知名的人才市场,门口“招聘大厅”几个字分外明显。进入到该招聘大厅后,记者并未在明显的位置看到该机构的名称以及任何经营牌照。不仔细观察,还真会把这家机构误认作是旁边的人才市场的一个档口。

  后来记者找到了位于该机构附近的一家中介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也不知道这家机构到底叫什么名字,他们好像经常更换名字。”

  随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家中介机构已经三次更换其名。至于更换名字的原因,该知情人士三缄其口。

  有人质疑,这家机构是不是牌子做砸了就再换一个“马甲”继续经营,并以此来逃避法律的追究。

  五类典型的求职陷阱

  □相关链接

  针对小陈的投诉个案,记者专门采访了广州市人事局人才市场管理处广州人才交流协会的常务副秘书长汤世舒。

  汤世舒指出,其实小陈所遭遇的陷阱只不过是五花八门的陷阱中的一类,大致看来,常见的求职陷阱还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廉价使用劳动力。这其中包括试用陷阱、实习陷阱、侵权陷阱等等。

  所谓试用陷阱,指的是以新招人员替代试用期满人员,这类公司会不停地招新人进来,然后在低工资的试用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再把人开掉换成新人。实习陷阱与之类似,也是以大量招收在校学生而且只给出极其低廉的报酬。

  侵权陷阱更为可恶,公司会以考察应聘者的专业能力为名让他们进行专业设计等创造性工作,而劳动成果被公司无偿地拿走了。比如说某软件公司招聘一些程序员,几个应届毕业生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为上机编写一段程序。每个求职者要解答的试题都不同,而这些程序正好能整合成一个项目。最终这些求职者无一被该公司录用,他们实际上无偿地帮那家公司搞定了一个项目。

  第二类:招聘为名,赚钱是真。有的时候招聘只是一个幌子,招聘单位实际上是想从应聘者身上赚钱。

  常见的案例是招聘过程巧立名目收取各类费用,有的人力资源公司或社会中介以网上代理所谓“500强”企业招聘高薪岗位为名吸引求职者前去应聘,向求职者收取报名登记费。

  还有的公司以招聘为名为培训学校拉生源,他们要求应聘者必须先到培训学校参加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的培训才有录用的资格,而应聘者花钱培训结束后,却被该公司以条件不符等原因而不予录用。

  也有些模特儿或配音公司职员会主动接触路人,以对方适合拍广告或做明星为名,诱使他们付款报读训练班、美容班或缴交试镜费、推荐金和保证金等,之后却可能不为他们介绍任何工作,并没收所缴费用。

  第三类:货不对板,虚假宣传。招聘可能是真的,但工作内容和形式有可能与其所宣传的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有些招聘信息不是招人是卖货,他们发布的是养老金发放员招聘信息,而实际上招聘的是推销员,并规定其每个月必须完成的业绩数量。或者公开宣称录用的是文员,但公司其实并不是招聘什么行政人员,不过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员来应聘,就算最后录用,其实质安排的岗位也就是保险业务员和营销员。更可怜的是,还有人去应聘“销售人员”,实际上却做了推销或者传销。

  第四类:前后不一致,承诺不兑现。对于一些信誉不好的公司来说,招聘时许下的待遇在入职之后可能得不到兑现。

  比如说,有人应聘了大楼保洁人员的岗位,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中写明工作性质为合同制,而在入职之后单位又明确表示该岗位只招聘劳务工,不缴纳社会保险金。

  第五类:招聘之下掩盖着违法的勾当。

  过去曾有不法之徒利用求职者进行不法勾当,例如非法募捐、追收高利贷及售卖翻版或冒牌货品等,以求在警方查获时得以脱身。还有不少娱乐场所其实经营色情业务,很多时候利用高薪厚禄来吸引求职者,待他们签约后才知道实际的工作。

  此外,假冒的招聘单位也可能假借招聘为名,向求职者索取重要的个人资料,例如银行户口及信用卡的信息。其后他们利用获取的资料假冒该求职者,向银行或财务机构申请借贷,令求职者无辜负上债务。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于冬雪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