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男生”、“男性优先”……浏览报纸、杂志、互联网、招聘会上的招聘信息,以上字眼并不鲜见。在今年全国710万大学生求职大军中,女大学生无疑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她们往往要面对部分用人单位“宁选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性别歧视”,而“有没男友”等隐私的拷问,更是令求职的女生感到十分为难甚至不平。
那么,“天之骄女”如何才能突破重围,找到理想职位呢?专家表示,女大学生求职心态应放平和,提高自身综合职业素质才是解决之道。
壁垒1:性别歧视
明文只招男生 女生求职门槛高
“男生找工作容易多了,女生真不好找工作,我们班被迫考研的女生有很多。”在上周末的一场招聘会上,一位电气专业的女生感叹道,自己在现场转了好几圈,只投出去2份简历。“好多单位都直接写明只要男生,没有此类‘声明’的,也会以‘我们需要经常出差,家里人放心吗’、‘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你可能难适应’ 等言辞,委婉地表示他们不需要女生。”女生言语里满是无奈。
广州大学大四学生小张也对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很郁闷:“为什么女生的就业门槛要比男生高出很多?”小张告诉记者,她接触的一家公关公司要求男生英语达到四级水平,对女生则要求六级,还必须能写一手漂亮文章,而男生只要有一定文字水平就行了。
信息时报记者在现场向一些招聘企业采访时,他们均表示招聘时不会因性别把优秀人才排除在外,但对一些身体素质要求较强或是风险较高的职业,的确只考虑男性。
壁垒2:地域局限
爱情亲情难割舍 就业区域选择窄
另外,非理性的地域偏好和个人因素,无形中也缩小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区域。
暨南大学会计系的张文家在中山,父母在她入学时就开始灌输思想:“找工作除了在广东别的不要考虑。”张文自己也认为,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工作的地点很重要,不能留广州工作,至少也得是珠三角地区。张文表示,班上不少女生的家人都有类似心理:毕业争取留在广东,离家越近越好,毕竟女生和男生不一样。
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王梦玲承受的则是双重压力。其男友在驻海南的某部队工作,他们感情很好。她曾想去海南联系工作,但又感觉那里不适合自己将来的发展。北京、深圳等地的IT业较发达,她也联系了两家单位。男友对此保持沉默,让她自己选择。这种“自由”反让她左右为难。重感情的王梦玲甚至希望自己“绝情”一点,“该掰就掰,可女生就是不忍心。”
壁垒3:面试刁难
有无男友也要问 能否喝酒成条件
据了解,女大学生在递简历时,除要担心外在形象,还时常会遇到隐私盘问,诸如有无男友、会不会饮酒和交际等。许多女大学生感到社会对她们的要求近乎苛刻:面试时如果“素面朝天”,用人单位会说,作为一个女大学生应注重自己的形象,否则如何赢得客户好感?如果“淡扫蛾眉”,又有人说,一位知识女性要注重自己的内涵和品位,华而不实能做好工作吗?
“有的面试简直是刁难女生。”广东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王可向记者埋怨道,她曾经遇到某企业的招聘人员问这样的一些问题:“你能喝酒吗,能喝多少?”一些女生不知所措,有的则勉强回答“能喝一点点”。
壁垒4:年龄劣势
学历高年岁也高 正值婚育高峰期
就业还是深造,大多女生都曾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就业吧,本科学历不具备优势,一些热门单位往往注明要硕士以上;继续考研深造,学历高了,年岁也“高了 ”,比较优势再度丧失。更有用人单位认为,女研究生毕业时多数在24~30岁之间,正值婚育高峰,机会成本太大,“宁要素质稍差的男生,也不要她们。”无奈之下,一些女研究生选择了考博,读博成为就业缓冲,甚至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可读完博又会面临什么就业压力,她们也不知道。
于是,在青春的压力下,一些女研究生干脆退出了角逐——回归家庭。有调查显示,一些高校中,女研究生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在读期间结婚的越来越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吴芹在研二时就结婚了,丈夫是一家公司的中层主管,她打算找一份竞争不太激烈的工作,而把更多精力花在家中。
何时对“天之骄女”根除求职歧视?
日前,一则诙谐而酸楚的女大学生求职信在网上热传。在回答用人单位“谈恋爱了吗”的问题时,女大学生称:“我的EQ很低,对男孩子没感觉。所以,5年内保证不恋爱;5年后万一不慎恋爱了,保证5年内不结婚;5年后万一不得不结婚了,保证5年内不生孩子;5年后万一不小心必须生孩子了……那应该是45岁以后的事了,你们可以考虑辞退我了。”
在对薪酬的期望方面,女大学生回答:“50万元?想都不敢想;20万元?痴人说梦;10万元?绝不可能;6万元?非常非常满意;4万元?非常满意;2万元?满意;1万元?我知道不是月薪,是年薪,我也……满意。如果公司还有困难的话,打张白条,也行。 ”无独有偶,另一则消息再次让人们把视线聚焦到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一名银行职员利用“潜规则”骗奸了8名求职女大学生。
可以看到,女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人才市场上“重男轻女”的现象屡见不鲜。除去传统观念外,这很大程度上与部分用人单位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有关。种种明里暗里的限制性要求,成为挡在女大学生就业路上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挫伤了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还助长了部分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更严重的是,这种性别歧视破坏了社会公平原则,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记者 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