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渠道的“四分天下”
“其实,如果我们发愁,其他地区的高校就更愁了!”尽管今年有压力,但三所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均不约而同地说到这句话,分析原因时则都提及这与围绕深圳的支柱产业办学不无关系。
“校长来了一般不是问就业率有多少?而是问专业对口率高不高?不高就要想法调整。”李凯介绍,深职院去年换了25个专业,其中10个专业停止招生,15个专业合并,全部是存在专业不对口情况。“如果三年培养出一个学生,送到社会上最终没有从事这个专业或这个行业,就等于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除了专业的对口培养,深圳高校与企业也多有对接,这在技职类院校尤为突出。“技职类高校的老师要求必须有企业经历,推崇‘双师型’教师,让企业参与教学或把课程直接放在企业上,实训课程甚至照搬企业文化。”李凯说深职院就业指导中心每年要跑180多个行业协会和2000多个企业,“制造业和设计业等专业都有”。
而信息学院则通过建立“用人大户机制”与“定单培养”来促进就业。“所谓用人大户机制就是与企业签订合作关系,学院和企业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实践方面共同合作。比如,富士康集团是学院的一个用人大户,根据双方协议,他们与学院如软件工程专业合作,安排工程师到学院讲课,以及4个班约200名学生到企业见习等。”张建说,根据学校计划,该机制将与200家企业建立合作,目前已完成了100家,这种机制使得学生就业有了保障,基本能接收学院 70%—80%的应届毕业生。
而定单培养,则是完全根据深圳支柱产业的发展开设课程和设置专业,比如在全国率先开设的地铁专业,每年的毕业生都被地铁公司抢空。在这样的机制下,今年该校到目前为止已签订就业意向书的应届生达65%。
当然,在历年深圳本地大学生就业率高的数字背后,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由于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本地生源,学生家庭环境好,社会关系、人脉资源都有优势。
对于这点,三所高校相关负责人也并不讳言。尽管校园招聘会是深圳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信息学院相关负责人承认,该院三成左右的学生通过家人、亲戚或朋友等关系推荐就业;深职院的类似情况也占应届毕业生的30%—35%;而深圳大学校园招聘会、社会关系推荐、报考公务员及参加政府部门招聘会和网络、广告招聘等四类就业渠道人数比例,也基本是“四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