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有社会资源优先" 如何逾越这道门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企业招聘"有社会资源优先" 如何逾越这道门槛?
2009年03月04日 15:5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湖北大学 黄伟

  企业拓宽业务渠道、提升业绩,需要强大的业务网络和客户群作支撑。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各类企业纷纷加大对社会资源的争夺,这无疑使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不少企业在招聘岗位要求上标明“有社会资源者优先”等,对于还未走出象牙塔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社会资源”成为他们顺利就业的又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企业招聘“社会资源”优先冲击求职者信心

  进入3月,应届毕业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又将到来,笔者在武汉市几场大型人才交流会上看到,部分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会询问其有无“社会资源”。如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招聘人员便会欣然收下简历;否则,就要看其是否有哪方面的特长。

  笔者碰到一名大学生求职者,他一年前毕业后在武汉酒店行业工作,曾到一些酒店推销高档酒,因人缘熟络,不需交进场费。该求职者还向招聘人员保证,凭他在当地餐饮业内建立的关系,进这些场所推销产品十分有信心。当即,这名学生成功签约。

  在另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展台前,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2009届毕业生小张表示,自己在某运输管理处有亲戚。用人单位当即承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这名学生。用人单位负责人告诉笔者,公司首先想招有行业背景的求职者,他们工作起来上手快;如果求职者有与汽车销售相关的社会关系,那是再好不过了;公司提供与汽车销售捆绑的牌照办理业务,员工在政府交管部门有“社会资源”,将能为业务拓展带来不少便利。

  笔者在浏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求职网站和部分省市人才市场网时发现,以服务和营销为主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对员工年龄、学历等有要求外,还特别强调“社会资源”,个别用人单位甚至表示“有一定客户资源者,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据相关人力资源机构调查,目前各类企业对营销类人才的需求较大,由于入职门槛相对较低,又有较丰厚的收入回报期望,销售和服务岗位成为众多应届毕业生的首选。但企业多需要求职者能在较短时间熟悉产品及行业环境,相比之下,有现成“社会资源”者更容易进入工作角色。

  积累“社会资源”需强化人际交往能力

  从以往要求“有两年工作经验”,到现在“有社会资源者优先”,企业对大学生的求职条件越来越“挑剔”。

  “我们刚毕业,哪有工作经验?”一些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的大学生面对就业有些消极,他们认为,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的毕业生,凭借父辈的资源与运作,轻而易举占据了令人羡慕不已的职位,这与其屡屡遭遇求职失败形成鲜明对比。

  不否认少数大学生利用父辈“社会资源”成功求职,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需要靠自己打拼才能找到合适工作。对于“社会资源”,大学生不能消极对待,要反思其背后凸显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短板”。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社会资源”不仅有利于开展工作,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帮助。笔者分析,企业招聘所要求的“社会资源”多为行业客户、销售渠道或本行业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大多属于“正当”资源。

  4年大学生活,不仅是在充实智力资源,还在不断接触社会,如果4年内还没在自己本专业或本行业建立一定范围的“熟人圈”,没有积累一定量的“社会资源”,不能不反思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对此,笔者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从两方面积累“社会资源”。

  首先,在校期间多和学兄、学姐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校友建立联系,经常沟通信息,通过各种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资源网。在建立这个资源网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社会资源,对自己综合能力提高也助益不小,更增加了日后求职就业的砝码。

  其次,通过见习和实习活动提供的直接与企业接触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积累一定的人脉资源。

  高校需未雨绸缪做好相应服务工作

  应届毕业生首次走向社会,是就业市场上的新兵,社会经验不丰富、心态略显浮躁,很容易发生“扭伤”、“碰破头”。面对“社会资源”缺乏及其凸显出的人际交往的“短板”,除了学生个人要努力外,高校也应未雨绸缪,做好服务。

  首先,学校通过知名企业家讲座、选修课等形式传授人际交往技巧,解析积累“社会资源”的方法。课程要形式多样,多从就业实战和工作实际出发,增强指导性。

  其次,随着应聘营销类岗位的大学生增多,不少招聘营销人才的单位除了需要毕业生掌握“社会资源”,还希望他们是既懂产品技术,又懂产品性能,还懂营销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营销人才。因此,高校和企业双方应该积极对接,在专业设置、累积实践经验等方面加强合作,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要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只有按照市场的要求生产出的“产品”才更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