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招聘会见闻
“招学前教育就是带孩子吧,有啥好”、“公司派我到外地去,也应该考虑我是南方人,最好派我到我比较容易适应的地方去”……这是记者昨天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招聘会上听到的应聘大学生的议论。
招聘会上,不少招收见习岗位的单位前人山人海,而一些小企业、招收学前教育岗位的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的摊位却是门可罗雀。对此现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政府出台了那么多帮扶政策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生能摆正心态,就业其实也并不那么困难。
见习岗位受热捧
昨天,卢湾、虹口、杨浦等区人才服务中心的见习岗位招聘摊位前一直都排着长队。此次带来了1000个见习岗位的杨浦区人才服务中心的摊位,更是上午9点开始以后就一直排着长队。前一天已经在杨浦区组织过一次专场招聘会的工作人员,显然预料到他们将面临的应届大学生们的热情,为了避免太过于火爆的场面,他们准备了厚厚一叠报名说明,收下简历后,则给每位学生递上一份说明,让应聘学生到网上报名,并且告知他们将会有面试。
几乎每一位应聘学生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只是签订一个见习协议,并非劳动合同,而且一年以后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留下”时,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介意只是见习。”
东华大学材料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小姚告诉记者:“不能小看现在这1500元工资,这些岗位可都是政府出资的事业性质岗位,一年以后如果能够留下来,那就意味着可以有一份稳定而且收入又不错的工作了。”
企业岗位被“挑挑拣拣”
虽然像比亚迪这样的新兴民营企业受到毕业生追捧,但大多数企业的岗位仍然被毕业生们挑挑拣拣。在一家温州的服装企业招聘摊位前,招聘广告上不同的招聘岗位上写着不同的工作地点,但是所有来应聘的大学生都只对地点注明是上海和温州的岗位感兴趣,凡是写着“全国各地”的岗位都遭到了冷遇。一名女生在被工作人员问到:“是否愿意接受驻外地的工作”时,直截了当地回绝:“像杭州温州这样的城市还可以,太小的城市不利于我的发展。”当被问及如果是北方的大城市是否可以去时,她回答:“我是南方人,应该考虑到我不太适应北方的生活。”
在一家珠宝企业的摊位前,大多数学生来应聘的岗位都是市场策划、文案,愿意从事销售工作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一位上海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面对工作人员提问是否能吃苦,是否怕加班,是否怕被主管批评时,她都斩钉截铁地回答:“能够吃苦,不怕加班,主管批评我,我就虚心接受,因为主管总是比我有经验。”但是被问及是否愿意到外地长期出差,她则表示:“短时间出差还可以,长期出差不就是常驻外地了吗?”对于一些明确写着因为投入产出周期长、新员工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才能适应的岗位,感兴趣的学生更少。
学前教育难觅人才
闵行区教育人才服务中心昨天带着15个学前教育的岗位来招聘,但是直到中午时收到的简历也只有个位数。不少应聘大学生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招聘学前教育人才,是不是到区教育局去工作啊?”当得知是做幼儿园老师,不少应聘学生悻悻然地站起来就走。
工作人员陈先生说:“学前教育需要有教师资格证和学前教育上岗证两证,这可能挡住了一批感兴趣的学生,但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对学前教育有偏见,从而造成应聘者寥寥无几。”他透露,作为人口导入区,今年闵行区就要新开办6家幼儿园,缺少的学前教育人才远远不止15个。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学前教育的老师,奖金每年固定三万两千元,再加上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每月的收入其实并不低。而且随着生育高峰到来,学前教育人才今后只会越来越紧俏。同样遭到冷遇的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虹口等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摊位,也基本乏人光顾。 本报记者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