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大学生求职意愿最高城市 "沪漂"是否值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上海成大学生求职意愿最高城市 "沪漂"是否值得?
2009年02月12日 14:23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天下午2点28分,张曼走出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一幢办公楼———这是她从去年12月“漂”到上海之后,迎来的第四场面试。

  张曼是西安某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家乡在江苏盐城。“我的同学都叫我‘沪漂’。”张曼笑笑说,“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就业机会肯定比一般二线城市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和张曼相同状况的求职者纷纷从南京、西安等二线城市涌入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寻求就业机会,“沪漂”成为继 “北漂”之后的又一个流行名词。

  “沪漂,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上海户口,正在找工作或者工作状态不稳定的年轻人。”一个ID为“资深沪漂”、来自东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周临在他的歪酷博客里给“沪漂”做了一个简单的定义。

  降低求职成本栖身廉租屋

  步行3分钟,搭轨道交通加换乘35分钟,出西藏北路地铁,再步行3分钟,张曼回到了暂居三个月的学生求职公寓。“这里每间房有4到8个床位,我租住的是四人间,每个月500块。”

  未能如愿签下工作的张曼,春节只回家休息了5天,“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反思了之前应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计划了牛年的求职方案,打算新年继续努力。”

  像张曼这样下定决心做“沪漂”的毕业生为数不少。据求职网站应届生招聘网发布的报告,在13305名被调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意愿在上海工作的占33%,超过第二名北京7.3个百分点。

  薪酬期望值明显降低

  林林从去年10月至今,几乎参加了上海所有的人才招聘会,至少投出100份简历,除了将近60份石沉大海外,其他均得到了笔试和面试机会。

  而同为“沪漂”的江西财经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高兴就没这么幸运,他投过90份简历,仅仅得到3次笔试、1次面试机会。

  “今年就业形势太紧张,一向注重学历的招聘单位自然会更看重高学历求职者。我的研究生学历可能比其他本科生更占优势。”林林坦白地说。

  作为仅仅拥有本科学历的“沪漂”,高兴屡次败下阵来。“本来我的薪酬期望值在4000元左右,因为往年很多我的师兄师姐都在上海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我现在觉得,月入2000元的工作都能接受。”高兴无奈地说。

  根据《2008年中国大学生求职状况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求职大学生中,期望月薪值在4000至6000元的占32.2%,比往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而月薪期望值在2000至4000元的比例为48.6%,高出往年将近10个百分点。许多大学生降低薪酬期望值,以期“先就业再择业 ”。

  “沪漂”是否值得

  今年以来,上海陆续出台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各大高校也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就业,这让“沪漂”们很兴奋。“有这么多政策支持,至少上海院校的外地学生要摆脱‘沪漂’身份容易多了。”来自浙江的王寒说。

  王寒曾经计算过“沪漂”一族在成为白领后的日常消费支出:每月交通费500元,房租2500元,日常开销1500元,人情债500元等等,如此,至少每月5000元才能在这个城市正常生存。王寒发布的博文引起了很多“沪漂”们的热烈讨论。“同样的生活成本,到杭州、宁波等二线城市可能活得更好。”

  “沪漂”身份是否值得“不抛弃,不放弃”,同样的问号挂在很多毕业求职者心里。任立远是南京大学06届的本科毕业生,他前年辞去了苏州工业园区某外企的工作,到上海准备考研,却因为几分之差落榜,无奈加入“沪漂”一族。最近一次在招聘会上被公司以往届生的名义拒之门外后,任立远开始动摇,“认清形势,回到二线城市去工作,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任立远的大学同学建议他说。

  专家意见:谨慎做"漂"一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应谨慎做"漂"一族。漂的时代不会过时,但是在现实面前,去二级城市工作、生活,未尝不是当前就业形势下的良好选择。在这个时代,变化是常态,名校毕业生经常对自己有高标准的希望,其实脚踏实地、自己把握未来才是关键。千万不要把就业形势想得过于严重,也不要认为找了一个工作便是全部未来。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