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顺利就业,从2008年底开始,中央、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高校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希望缓解当前困境,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渡过“就业”难关。
中央七大新政力促600万大学生端上饭碗
今年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7项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应对就业危机,即: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记者点评:这7项措施充分显示了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态度,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将发挥积极作用。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等举措,在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提供人力、财力支持的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搭建了畅通的信息渠道。同时,对未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为系统的、有效的政策扶持,不让他们饿着肚子找工作,给他们一段调整知识结构、积累经验的时间,帮助他们实现充分就业,有助于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各地积极行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北京:大学生自主就业将获补贴 2009年,北京首次对未就业大学生逐个登记统计,进行就业培训,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其就业。北京市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也已达成初步意见,将对大学生自主就业给予一定的补贴,为他们自主就业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上海:多个“就业项目”拓宽就业渠道 今年1月8日,上海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文,引导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对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政府将研究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重大项目创造的就业岗位要尽可能多招用高校毕业生。
江西:开发公共社会服务岗位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等7部门前不久联合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活动期间将确定一批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毕业生,重点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援助。重点开发一批城镇养老、医护和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公共社会服务岗位,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防灾减灾等公共事业服务岗位,安排一批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困难毕业生上岗就业。
福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今年以来,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福建省制定了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扶持政策;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其他小额贷款贴息政策,贴息贷款额度最高5万元,由财政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
陕西:重点解决四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据了解,陕西省将重点解决享受助学贷款,失业1年以上且家庭困难,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到期尚未解决就业问题的毕业生以及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的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为这些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确保困难毕业生得到重点援助,帮助登记失业的应届毕业生大部分实现就业。
记者点评:自主就业将获补贴、多个“就业项目”拓宽就业渠道、招录选调生下基层……为了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一个基本方向就是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自主创业,这也是今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大方向,只有开拓就业渠道,才能解决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端上饭碗。
高校积极应对,“危”中寻“机”
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消息说,为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今年每月将举办不少于两场网络招聘活动;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各高校也纷纷采取相应措施,着力拓宽就业渠道。
前不久,清华大学邀请近千家单位,以“组团”的方式来校举行招聘会,取得了很好效果。北京大学则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召开了全校就业大会,并实施了多项综合措施。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陈永利介绍说:“我们请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人士,还有对就业市场、人才招聘比较了解的专家做专场报告,给同学进行讲解。另外,因为今年就业形势从大的环境来讲更加严峻,对那些中小型企业,北大也不会放过,多给学生创造就业渠道。对学生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咨询。”
“截至目前,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我校2009年本科毕业生总就业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电气工程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等院系,有就业愿望的毕业生已全部签约。”
武汉大学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帮扶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加大力度,继续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充分利用网络与专业组织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就业指导,对各学院(系)就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拨专款组织各学院(系)走出去,到全国拜访用人单位,寻找、收集需求信息,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为下学期就业工作做准备,努力变“危”为“机”。
记者点评:面对就业难,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寻找、收集需求信息,积极邀请更多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特别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容易遭受挫折的新情况,进一步细化了就业指导服务和心理咨询,为广大毕业生出谋划策。(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