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克就业难先从自身入手:能力、观念都须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克就业难先从自身入手:能力、观念都须变
2009年02月10日 13:12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走出就业困局,大学生先从自身突围

  面对就业“寒冬”,大学生该如何突围?记者采访发现,除了用人单位刚性需求下降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冲击以外,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也导致他们求职时四处碰壁。

  山东一所省属高校的毕业生小袁对记者说,直到找工作了,才发现个人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有很大差距。“比方说,我不善于跟人打交道,从高中到大学只知道读书,参加社会实践少,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但学的只是理论知识,而用人单位喜欢动手能力强的,有实践经验的。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她说。

  不少用人单位反映,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就业市场供需脱节,高校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高校培养的学生不是社会迫切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和知识储备等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用人单位需求。

  另外,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大学生上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与追求,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就业求职时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找工作时才追悔莫及。而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眼高手低、没有责任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问题,都让用人单位很头疼。

  相反,一些主动适应市场需要锻炼自身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在金融危机之下也不愁找不到饭碗。在山东省举办的几场综合人才招聘会上,很多企业提出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优先。而一些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具有一定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吃苦精神的大学生,也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据济南市职业介绍中心负责人介绍,如今用人单位的人才消费理念更加理性务实,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吃苦和敬业精神。与之相比,一些大学生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适应。

  山东建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峰认为,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高校要积极面对市场需求进行学科结构、教学模式调整,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未雨绸缪,打好知识基础,多参加社会实践,只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竞争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难。

  去基层就业,那里天地广阔

  针对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也不愿下基层的现状,专家提醒求职大学生,面对求职高峰的到来,必须意识到大学文凭不再是安身立命的金字招牌,要摆正心态,适当降低预期。

  记者从济南市人事局了解到,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大量涌向城市,很多不能就业,而基层却缺乏大量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据初步统计,往年,在济南城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高达90.9%,而到县区就业的不足10%。

  记者参加不少招聘会发现,往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挑挑拣拣,在今年的严峻形势下,大多数毕业生能够给自己一个更合理的定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大学毕业生主动放低了薪金要求;有的大学毕业生表示,对于去西部、去农村这样的工作,都可以考虑。

  “全球金融危机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现在普遍能够放下身架,踏踏实实地找工作,以前那种择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已经明显减少。”济南市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今年的招聘会上,明显感到大学生心态更加务实。

  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观念越来越被接受,大学生“村官”报考热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选聘20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几天内就有338名大学生报名,其中本科生占到62%。四川省眉山市2008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330名大学毕业生“村官”,结果竟吸引了来自四川各地的2063名大学毕业生报考。

  专家建议,基层急需人才,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以及选调生和选聘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的规模,并完善后续相关政策。同时,扩大选拔大学毕业生到部队服役的规模。他们认为,增加对服务基层人才项目的资金投入,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将带来十分深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学生创业,并非梦想

  正当别的同学为找工作愁眉不展时,山东经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邵立成已经开了两家“地瓜坊”连锁店。经历过多次求职挫折后,邵立成放弃了继续求职,决定自主创业。他向同学和朋友筹集了4万元资金,开了两家经营烤地瓜的小店。第二家店去年11月份开业,当月就挣了5000多元。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增多。山东建筑大学前不久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多数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专家认为,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满足不了新增大学生需求的今天,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就业形势。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多是停留在敢想不敢做的阶段。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自主创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31%,2005年这一数字提高到0.4%。2007年,济南市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仅有3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千分之一。

  厦门大学学生创业指导老师木志荣介绍说,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与高等教育体制有关。我国的高校教学是管理型、封闭型的,实行的是不完全“学分制”,大部分学生不能提前或推迟学习时间,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创新意识不足,普遍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加上过于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目的,因而走出校园谱写创业史的不多。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创业成功的大学生看来,创业首先要选择好一个行业,这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这个行业必须有市场,兴趣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看到周围的环境和行业的前景。另外,大学生应该慎重选择创业方向,低风险、花费少、与自己专业相近的项目更容易取得成功。

  采访中,部分曾试图创业却退缩的大学毕业生说,是因为受不了创业初期的辛苦最终选择了放弃。一些餐饮行业的创业学生说,虽然他们现在也算是小老板了,但是他们依然身兼数职,亲力亲为,例如采购员、清洁工、服务员、洗碗工等等,每天早上5点起床买菜,晚上12点多休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所以要想创业就要具备吃苦精神。”他们说。(张晓晶)

【编辑:朱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