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256家大学生企业完成工商注册 提供1776岗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沪256家大学生企业完成工商注册 提供1776岗位
2009年02月04日 11:06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每个工作人员手中,都有一份长长的表格,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着1231个来自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工作人员说,在这1231个梦想背后,有着一群不囿于传统就业观、敢于“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年轻人。

  诚然,相比于今年上海高校15.8万毕业生总数,1231这个数字显得微不足道,但这些创业计划带来的倍乘效应不容小觑。其中已经过批准并完成工商注册的256家企业,不仅为创业者自己觅得一条就业新途径,还向其他同龄人提供了就业岗位1776个,其中的1309名就业者学历在本科以上;假以时日,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数量和成熟度将与日俱增,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必将进一步显现。

  “自助者天助之”,在全社会都在倾注心力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作为主角———大学生自己,并未轻易放弃任何机会,他们敢闯敢试,还在不断挖潜。这样的年轻人,理应得到最大支持。

  创业自助:不分文理不论男女

  一般来说,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相对容易创业,将手上科研课题的成果加以产业化运用,就可能是创业项目。而现在,创业者群体中这种明显的文理之分正在逐渐淡化。文科院校相对集中的松江大学城,近来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高地”,文科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创业热情,丝毫不亚于“工科男”。

  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小王,虽没毕业,却已是闻名整个大学城的“女创业家”。由她创办的“狮驰演出公司”及其麾下的话剧团,不仅到本市及外地高校巡演,还和成熟的演出公司一样,与本市几大演出场地签订了商业合同,运转有模有样。在同伴眼里,小王是个多面手,编剧导演一人扛。根据不同演出情况,她制订出不同的作息时间,违反规定者,还要罚款。全公司20多人,全都服服帖帖。

  更多的创业者,是就业压力近在眼前的应届生。他们的动机之一,源于"不等不靠"的主动意识。东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李洋洋和金嘉音,怀揣创业梦已久,可惜没有足够物质条件。经过不断寻找,他们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一位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刚刚得到来自家里的"创业启动金",正苦于没有创业方案;还有一家松江地区的广告制作公司,正想转行做设计。三方面的资源和需求正好吻合,大家一拍即合,立即注册了新公司。小李和小金感叹,若不是坚持创业,他们可能至今仍徘徊于茫茫就业大军,更等不到"万事俱备",实现梦想的这一刻。这个坚持,值!

  来自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受理的400多个创业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申请人是应届毕业大学生,其中不乏文化服务、管理类的创业项目,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开始选择创业这条自助之路。

  创业助人:"同人公司"别具魅力

  大学生创业的不少项目脱胎于研究课题,因此和创业者所在大学仍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无形中也为创业者的同窗和学弟学妹拓宽了就业机会。

  毕业于上海交大自动化系的梁海峰,其公司租借学校实验室,技术团队基本来自研究生时期的课题组成员,销售等职位也由自动化专业的"同门"同学担任。他认为,公司所开发的工程控制设备技术,专业要求较高,学弟学妹加盟可减少新人进公司所需的磨合期,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来说,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用人方式。

  在毕业生心目中,去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就业,并非低人一等。像梁海峰的公司中,有不少毕业生都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有的甚至拿到了知名企业的录取通知。这种选择也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不一味追求外企白领的光鲜,立足于小公司的平凡岗位,同样能有所成就。

  "我们这种老板和员工同龄的公司,很容易激发大家的团队意识,所以我们自称''同人公司''。"两年前,刚刚毕业的王瑜创办了一家从事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化妆品销售公司,现在已为近10位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涵盖网站美工设计、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物流管理和财务等多个专业领域。由于公司成立不久,许多突发情况的处理没有规矩和经验可循,同时也给予了员工自我发挥的空间。怎么和人打交道,怎么随机应变,久而久之,几位大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提高了很多。

  就职"同人公司",也许没有诱人的薪酬。但凭着对创业的认同,很快能成为公司中坚力量。对于渴望提升自己的大学生来说,无论金融危机是否来袭,加盟创业型公司都将是别有天地的就业选择。

  创业扶持:寻找更多切入点

  数据显示,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有59.8%的上海大学生愿意在毕业后投身创业。但是,何谓"成熟"?现在的创业环境是否已达到"成熟"?

  不少专家认为,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的勇气固然可嘉,但也有诸多先天不足,如果没有外界扶持,不仅影响创业企业的壮大,还将影响年轻一代的创业激情。

  目前,本市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正从简单的项目支持,转变为以项目为核心,向源头挖掘及后续支持两端延伸:

  ---向前,寻找更多创业切入点,提高创业成功率。例如上海大学,学校有关工作人员积极走动校内校外各科研院所、实验室,挖掘有市场化前景的科研成果,把信息告知想创业的大学生,扩大学生创业项目来源;松江大学城的创业基金会,仔细留下每个创业申请人的联系方式,首次申请失败者,仍与之保持联系,跟踪其项目进展,待时机成熟鼓励他们再次申请创业项目;全市层面,关注科技创业的同时,进一步支持文化创意类、现代服务类创业项目。此类项目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容易起步。

  ---向后,设立大学生创业投资接力基金。按一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联合创业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对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共同投资。该基金关注的企业,比商业性风投关注的企业在发展程度和规模上略小,更适合起步不久、成长性好的大学生创业。

  大家来当创业“助产士”

  编者按:与按部就班地上岗就业比起来,创业更是一条拓宽就业的途径。一个青年才俊的创业成功,往往可以托出几十个甚至成百个就业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新思路、新眼界、新天地。

  创业艰难百战多。我们一方面要激励大学生的创业志气,引导他们树立“首领意识”,打出一片天下。更重要的,是要在他们创业的酝酿、起步阶段,就给予有力的扶持,尽可能地为其消除后顾之患、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总之,大家都来当创业的“助产士”,以创业带动就业才能变为一个社会常态。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