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不太了解 人大代表支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近半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不太了解 人大代表支招
2009年01月19日 09: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融风暴导致许多企业着眼于企业成本问题,无意招聘新员工,今年即将毕业的650万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成为焦点。从中央到地方,“创业促就业”再次被放到台面上。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顾晓敏教授专门对大学生创业促就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面临着文化、经验、市场、资金等瓶颈,大学生创业始终无法顺利开展。

  细数瓶颈:资金缺乏、不懂政策

  顾晓敏对大学生创业问题一直非常关注,这次会议之前,还专门对一些已经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小型调研,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资金条件限制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有64.1%的同学希望通过创业教育获得融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50.4%的同学明确表示学校应该对创业者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21%的同学希望国家在融资服务层面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这充分表明了金融支持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顾晓敏说。

  调查发现,虽然接受访谈的大学生创业者大都享受到了国家提供的金融支持,其中91%获得过基金会的基金资助,但是他们认为在政策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基金资助额度过低,较难满足企业需求;分批次和按比例资助,不利于创业者对资金的实时运作;基金两年退出机制可能使一些本来可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夭折,影响创业成功。顾晓敏表示,目前创业资金是创业初期成功的最大瓶颈,大学生创业者最初资金主要是来自基金会,其次是家庭、亲戚朋友等,金融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不太了解,更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占22.02%),只有 2.88%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0.41%的学生表示很了解。“这说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顾晓敏说。大部分学生表示,相关政策是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的,其他比较集中的渠道依次是专家的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和学校相关部门。顾晓敏表示,“绝大多数同学希望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融资服务政策,其次是提供场地等硬件扶持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等。”

  对于上海市目前的政策环境,接受访谈的大学生创业者均表示比较满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创业者认为政策透明化程度应该予以提高等。另外,大家都认为政策扶持的宣传力度不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调研,创业的大学生认为政府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在执行层面还存在着不足,如一般大学生创业基金申请期限为1~3个月,但加上公司执照等手续的办理,必须经过10个月,时间过长。另外,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主要资助科技型的创业者,从事第三产业的创业者要获得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资助则显得十分困难。

  细数软肋:素质不足、经验缺乏、定位不准

  顾晓敏表示,创业者除了应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要具备主动积极的态度、强烈的创业精神、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失败的勇气,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把握时机的决策能力、具体操作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的协调能力等。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仍让学生放不开手脚,导致创业素质存在不足和缺陷,特别是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制约因素。主要因为:

  缺乏创业指导。高校教师承担着超负荷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高校的考评体系决定了教师必须忙于理论教学和科研任务,没有导向鼓励教师重视实践探索,加之,多数教师缺乏创业成功经验,对大学生的创业难有实质性的指导;不能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大学生创业只是一种“冲动”和“瞎折腾”,是不成熟的表现,甚至会招致麻烦,因此,认为不应鼓励、提倡;单一的学生评价标准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高校的评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中学的评价模式,仍以学科成绩为准绳评定优劣,没有将能力测试与评定纳入评价体系,强调的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度,而不是对知识的重组、创新、整合和运用。

  顾晓敏认为,社会经验的不足尤其是市场化经营运作经验不足也是大学生创业“短命”的一个主要原因。“创业是一种全新的行为,创业者必须熟悉各行业的行为模式和规则,而且,要随时准备应对变化,特别是在市场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者将面对不规则的游戏,这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把握”。

  此外,顾晓敏表示,创业需要启动资金作为支撑,但目前一些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差,习惯伸手去要,而不是去挣。虽然上海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大学生创业园区,但很多大学生甚至不知道怎么去争取这些资金。加之我国风险投资刚刚起步,创业市场尚未建立,投资者非常谨慎。

  目标定位不切实际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个软肋。顾晓敏表示,大学生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有想干大事成就大业的雄心与激情,但他们接触社会实际较少,缺乏对社会生活需要的真实了解,缺乏市场调查,眼光高,不务实,过分追求独树一帜,创业计划盲目性大,可操作性差,容易导致创业失败或创业计划流产。

  细数对策:降低门槛、提高效率、加强教育

  顾晓敏建议,政府方面,应该简化创业行政手续,降低手续准备门槛,“很多创业者都反映创业涉及的相关政策过于繁冗,政府应该在公司注册登记等开业前的各方面的手续准备上给予门槛上的降低,流程上的简化优惠,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创业”。

  顾晓敏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创业者,包括部分中介机构负责人对上海市和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并不是很了解,“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创业政策册子,也存在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全面的问题。政府应该组织相关机构对上海市现行创业扶持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撰写成集,通过出版社等传媒向社会发行,并定期更新”。

  顾晓敏建议,创业中介方面应该提高服务效率,缩短基金审批周期。由于基金会审批申请基金的程序没有固定的时间表,经常要等相关领导有时间才能开会办理,基金的审批程序又是链式程序,导致基金审批周期过长。“目前申请创业基金,从申请到审批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半年时间没有经济来源和工作保障,往往会导致一部分创业者中途放弃”。

  通过调研,顾晓敏还发现大多数基金会等创业中介负责人,以前并没有创业培训、教育或者参与创业的经历,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不够专业、深入,“创业中介应该对负责人选拔体制进行改革,聘请有创业实践经验或者创业知识丰富的企业家、专家担任”。

  在高校教育方面,顾晓敏建议在加强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理念外,还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体制环境等。要构建创业教育机制,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改革和创业指导等环节。

  新闻链接

  1月15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大会补充发言时表示,要把全面加强就业工作放在今年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启动一个专项计划和三个特别计划,进一步加大促进就业的工作力度。

  在专项计划中,聚焦“融资难、场地缺、能力差、服务弱”等四大瓶颈问题,以大学生和初创期的小企业为重点,出台一批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在融资方面,对部门政策进行整合衔接,建立融资扶持链。对创业筹备阶段的,专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种子资金”的支持力度;对创业起步阶段的,把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年限从1年延长到3年,最高担保额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下免个人担保);对创业发展阶段的,完善了信用担保机制,加大了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在场地方面,加大创业场地供给力度,完善了租金优惠、房租补贴等政策。在技能方面,进一步完善创业见习机制,增强创业培训的实效性,同时,还把创业教育也纳入高效和中职学校的课程,重点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服务方面,搭建统一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创业信息资源,增强服务的实用性。 本报记者 周凯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