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学校组织的太阳能光伏专场招聘会让交大物理系光学工程专业的硕士生陈亭觉得最为“实在”——太阳能光伏企业对毕业生求贤若渴,小陈投的两三份简历都已经有了回音。小陈说,有企业给了她招聘意向让她很开心,但让她担心的是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具体到太阳能这个方向。小陈可能还不知道,对于那些并非如她这样光学专业出身的学生,只要有意向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交大将在他们大四下半学期开设为期4个月针对性的“岗前培训”,这样,小陈毕业后参加工作,就不会有“现实震荡期”了。
岗前培训提早到学校
在解释为什么给毕业生进行这一专业技能培训的时候,上海交大就业中心主任刘建新告诉记者,“我们的校长本身是物理专业的,所以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他认为目前太阳能光伏行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行业。”过去5年里,我国光伏电池在世界市场占据的份额已经从10%上升到60%,将来一旦产能扩大,价格降低,中国市场需求量很大,因而这个行业肯定是个朝阳产业。
“但是目前这一行业尚未被社会广泛认知,这一专业的毕业生也非常欠缺。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也不够,以往每年去这个行业的毕业生只有个位数。所以,我们可以抢占先机,积极挖掘,引导毕业生将求职目光投向这类领域。”
“当然,我们学校并没有这个专业的学生,所以我们打算在下学期为这批学生‘开小灶’,帮他们补上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有志于从事太阳能行业的学生开展为期4个月的培训,由学校和企业合作授课。”刘建新透露,经过去年12月份的这场招聘会,该校物理系已经有几个本科生拿到了相关企业的录取意向,下学期起校方将邀请学校有相关经验的老师和企业技术方面的专家联合对他们进行培训,以缩短学生到企业后的适应期。
企业欢迎“人才专卖店”
据刘建新介绍,去年12月份,学校开出首班“周末招聘直通车”,首推太阳能光伏行业,将公元太阳能集团、上海风光能源公司等11家光伏行业用人单位吸引到学校里来招聘,本校有400余名毕业生投递了他们的简历。
首次参加校园招聘会上海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门的于小姐说,之前虽然知道有校园招聘,但大部分是综合性的,新能源对于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我们希望参加类似人才专卖店而不是人才大卖场的招聘会。
于小姐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对于新能源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也是他们决定在2009年继续扩大研发的原因。
于小姐表示,以后如果有这样的校园专业性招聘,一定还会再来参加。“以前是找不到符合我们心意的场子,其实我们求贤若渴。”
学生可转专业到紧缺领域
刘建新还透露,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上,交大重点关注那些就业前景大、发展得到国家支持的行业。“我们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针对国家重点领域人才紧缺现状,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我们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努力扩大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刘建新举例说,目前交大最供不应求的专业是核工程专业。
“学校根据核电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采取了本科生转专业等超常规措施,择优选取物理、化学和动力工程等核专业相关学科的三、四年级学生转入核电专业,开办核电专业第二学士或学科教育,扩大核电专业招生规模。”据该校物理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倪邦辉老师透露,现在每年几乎都有近10名左右物理系学生转向核工程专业。
专访上海交大副校长印杰
非常时期非常就业
非常时期的就业困难,即使是名校学生也同样面临。不过,眼下的这场经济危机中虽有“危”,但也同样孕育着“机”。昨天,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副校长印杰在接受记者的访谈中表示,经济危机之时,学生应当“风物长宜放眼量”,在这个经济寒冬,学校正好可以引导学生把目光放长远,走向国家最需要的紧缺、重点行业,而不是像从前一样,笃笃定定地等待工资丰厚的企业来“抢”。
教育学生:责任,大于利益
这两年毕业的交大学生,年龄都在“80后”到“90后”之间,这帮孩子的价值观里,更多的恐怕还是关注自身。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就读的又是世人瞩目的著名重点院校。他们毕业时想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找一份让自己和家人骄傲的工作。
“往年,交大也在不断引导学生走到国家紧缺行业中去,但因为种种因素,更多的学生还是选择了待遇丰厚的外资企业。”印杰表示,在往年的经济暖春,待遇丰厚的企业也有能力给这部分学生提供职位,所以,学生找个所谓的“好”工作不是难事,也就鲜有人会优先考虑国家紧缺行业。
“因此,今年是个好机会。”印杰表示,进交大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的主题都是: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从前,这个“责任”的概念也许在学生脑海中有点模糊,但是,今年,虽然经济情况不好,但国家紧缺行业还都是很需要人才的,如航空航天、核电行业等等,学校一边引导学生向这个行业发展,一边可以结合实际更好地向他们诠释“责任”的含义。
“今年校方还把到国家重点行业、战略行业的学生人数,纳入到对院系的定量考核中。”印杰表示,交大制定这一措施,为的是更好地督促学生走向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部署:“进校”连接“出校”
印杰表示,就业从来不只是孤立的就业,而是和国家人才战略结合起来的。每年,交大在制定招生计划时,都会先纵观国家战略形势,再慎重考虑招生人数和专业的设置。在学生“进校”的时候就考虑到“出校”的问题。
今年,虽然交大的招生计划还未最终敲定,但是校方一直在关注国家发展,听取就业部门建议,分析学生毕业时的形势,从而适时调整招生人数和专业。印杰表示,比如国家要发展大飞机,而大飞机又将落户上海,作为交大自然义不容辞,上海目前无专门的航空院校,交大将加大对航空学生的培养力度。
感恩文化植根学子心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不仅仅是刻在上海交大石碑上,也是在届届学子间流传的谆谆校训。印杰表示,从校训就可以看出,交大流淌的就是“感恩文化”,校方会告诉每位学子:你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成后也要回馈社会。
校方通过一系列的实际举措来实现这一校训,印杰告诉记者,每一年的毕业典礼上,交大都会表彰到西部的同学,还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旨在告诉他们的师弟师妹们,要做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而不是把自己的小康生活放在第一位。
首席记者 朱文娟 记者 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