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的专业社会需求都为零了!”“学校教的知识与企业实践严重脱钩!”“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变变了!”大学生就业难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问题。部分高校就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在13日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上,坦陈目前大学生就业中遭遇的现实问题。
就业形势工科看好
“目前,高校里有的专业社会需求量很大,有的专业则基本没有需求,这种供求的不平衡性加大了就业的矛盾。”山东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纪磊介绍,目前山东大学所设专业从社会需求来看,工科需求最大,其次是管理学、医学。像有些学科,文学、法学、哲学需求量非常小,而史学需求量达到零。
山东轻工业学院同样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据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梁振鲁介绍,从该校近五年的就业率统计分析看,食品工业、食品化工、高分子材料等专业每年都保持着旺盛的需求,学生就业基本没有问题。
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现在高校教学与市场脱节,学校与行业脱钩,学校教育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梁振鲁说,目前大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缺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
王纪磊则表示,高校扩招造成学生人均占有实验资源减少,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实践经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增加了和单位的联系,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用人机制,社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有些用人单位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产为由,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岗位实习。
期望太高有业不就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对就业期望值太高,定位不准确,直接造成他们有业不就。”山东力明职业学院招办主任闻世强说,一些学生不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不愿意到不发达地区和外省发展。太多的“不愿意”是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大学生不能去卖猪肉?”梁振鲁则直接发问。“ 这是一个趋势,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从基层工作开始做。前段时间报纸上报道的大学生卖肉也是,将来是做企业管理,但是要从基层开始做。”(李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