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苏婷)近日发布的一项对北京地区2590名在职“80后”青年的问卷调查显示:基础教育经历对一个人的职场表现,具有根基性、全方位的影响。如“80后”青年在基础教育阶段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对其后来的公共道德观念及表现的影响最为显著。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80后”青年的职场状况,及其与“80后”青年所受基础教育的关系和影响,有效应对当前的青年就业创业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组成课题组,以北京地区在职“80后”青年为对象,开展了这项专题研究。
调查显示,这些青年在中小学时代参与最多的公益活动是“捐款”和“捐物”,而参与过“志愿服务”、“义务献血”、“义卖”、“抢险救灾”的比例却不够高。这种经历使得“80后”青年在职场上对公共道德关注度略低,一些人只注重能够直接见效的公共道德层面(节约水电、公共卫生、公共财物),而不太注重间接见效的公共道德层面(环保、绿化、公共生存空间)。
这项研究中的相关分析显示,“80后”青年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受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深刻程度,与其进入职场后的公共道德行为、对“跳槽”的评价倾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从此项研究还可以看到,中小学时期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80后”青年日后的自信心和身心素质具有深刻影响。当年的当众批评、与他人比较,甚至冷落、惩罚、责骂等方式,给一些“80后”青年的自信心烙下了阴影。其他如在中小学动手实验的经历、个人业余爱好、创新能力,以及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能力等,与“80后”青年职场的表现均有显著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