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尚无着落,而每天却要接各类职业中介、求职培训的电话。近日,正焦头烂额忙着找工作的大四学生小王最近就遭遇到了这样的窘境。“因为怕错过用人单位的电话,所以每个电话都得接,可是每天接这些无聊的电话简直要让我崩溃了。”小王无奈地说。经过仔细回忆,小王怀疑是自己在网上注册简历时泄露了个人信息。而记者在随后调查中发现,不少求职网站的确存在信息保护的漏洞,包括求职者在招聘会上投递的纸质简历,也很容易落入他人手中被利用。
记者调查 [网站] 信息查看很容易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多个国内较著名的求职网站,发现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只需填写简单信息即可注册成为会员。其中大多数网站要求个人会员提供详细个人简历,以供企业选用;而企业会员只需提供简单信息,即可浏览部分求职者简历。
在网站提供的简历模板中,都无一例外地要求求职者填写诸多信息,甚至包括身高、体重、父母职业及住址等。此外,一些网站只罗列出企业信息,由毕业生自行选择后网上投递简历;而企业发布就业信息也相对简单,注册后即可公开,无需中间审核。
[招聘会] 被弃简历成垃圾
除了在网上注册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可能之外,在不少招聘会现场,记者也发现很多求职者的简历被随意放置甚至丢弃,最终被当作垃圾处理掉。
4月19日上午,记者在某大型综合招聘会上看到,众多求职者往往将投递简历作为参会目的。不管对方公司是否对口,自己是否符合职位要求,甚至替同学朋友代投简历。而用人单位的展台上也高高地摞着一份份简历,招聘人员根本无暇顾及。中午招聘会基本结束的时候,很多招聘单位也只是选择部分简历带走,剩下的都留在了现场。
“我们也没有办法,有很多不合要求却执意要投的简历,我们也处理不了。”某公司招聘主管方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而清理会场的保洁员告诉记者,这些丢弃的简历最后会当作垃圾处理掉,且没有专门措施删掉上面的信息。
学生遭遇 “海投”简历 引来骚扰无数
小王是大连沙河口区某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春节后便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除了每周到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赶场外,他还在十余家求职网站上注册,并提交了内容翔实的电子简历。
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就业机会,小王制作简历时往往十分详细,手机号码、宿舍电话号码、QQ和MSN等联系方式,应有尽有。“多投一份简历,就可能多一种选择。”毕业生何为则告诉记者,电子简历无需打印、装订,成本低廉,投再多也无所谓。
不料此后,小王就开始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推销求职培训课程的,销售保健品和卖保险的,应有尽有。上周三晚上,小王接到一名自称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的电话,要他到位于西安路某大厦的该公司接受面试。而当小王兴冲冲赶往面试地点时,才发现这家公司其实是一家职业中介,需要先缴费才能获得职位信息。
而小王的很多同学也曾接到类似的“面试”通知,赶到现场才发现竟是一场疑似传销的讲座。
各方看法 [自保] 构建信息“防火墙”
记者从大连市公安局网监支队了解到,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十分广泛:商家的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就医、求职、买车、买房、买保险或办理各种会员卡、优惠卡或银行卡时填写的个人资料,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或游戏厅,名片代印机构、小区物业登记的业主信息以及废旧电脑磁盘恢复数据等等。
对此,警方提示市民首先要提高自我信息保护意识,在日常接触各种信息登记业务时,应该要求签订个人资料保密协议和泄露赔偿条款;个人信息泄露后,尽可能追查其来源,涉及重大利益或者有严重社会危害时,及时报案。
[法规] 权责明确是根本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大连分所律师范洪飞认为,虽然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已经对个人隐私权进行了保护性规定,但高新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法律法规滞后断层已经初显。如何界定信息泄露责任、堵塞信息非法传播途径,已经成为关注度极高的社会问题,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目前,国务院信息办已经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并已经推进到草案审核阶段。在专家建议稿中,个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医药档案、职业情况等等,都在保护范围之内。不论是名片店私自留底名片,单位乱扔应聘者的简历,相关企业未经他人许可擅自泄露其个人资料,还是医院管理不善导致病人病历泄露等,都属违法,将被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是刑事责任。(记者赵雪伊)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