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调查发现房租价格接近普通新就业大学生月收入
“群租”、“合租”、“城中村”现象之所以普遍,“月光族”、“校园漂流族”之所以存在,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租房难不无关系。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在这次“两会”上提出了他的解决之道:建立切实可行的高校毕业生经济租赁房制度,减轻青年白领的经济负担。
【调查】
房租接近新就业大学生月收入
“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很久,过去我在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工作了七八年,对于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深有感触。”沈志刚代表认为,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居住的经济租赁房制度,学生租房难,租房费高,使得学生对工资薪酬期望较高,就业选择范围受到限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沈志刚代表提出,现在政府推出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所关注的对象都是低收入困难家庭,专门针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租房难问题的措施还没有。“可租赁的房源严重不足,租金又贵,毕业生当然难于承受。”根据沈志刚代表的抽样调查,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就业学生较集中的大型城市,要在中心区域租一间一居室,大约需要1500元-2000元左右的月租金。“这几乎相当于或接近一个普通新就业大学生的月收入。”他认为,毕业生租不到房、租不起房的现状不仅引发了“群租”、“合租”、“城中村”等现象,也使得部分毕业生被迫选择成为“月光族”、“校园漂流族”。
“这一方面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同时也刺激了房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因为租房子太贵,不少学生被迫考虑贷款买房。”沈志刚代表告诉记者,据对北京、上海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留在北京、上海工作的毕业生中意愿购房者已经达到50%左右。对一些房屋中介公司的调查表明,购房者中新就业不久的高校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约20%左右。这不仅加重了毕业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刺激了对住房市场的刚性需求,也造成年轻白领的经济压力过大。
【建议】
建立经济租赁房制度势在必行
沈志刚指出,自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以来,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为590万人,其中本科生300万人,专科生290万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高潮,2004年毕业生总数为280万人,2005年为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413万人。根据这一现实,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应该维持在600万人左右的规模,其中绝大部分将会离开家庭寻求独立工作,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高校毕业生经济租赁房制度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需求。
沈志刚代表建议结合城市改造,在一些交通便利、生活方便的区域,建立一些高密度的经济租赁房,每间房不用太大,功能简单些,只要满足青年职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就可以。这样成本不高,却可以解决大批青年人的租房问题。他认为,建立一批经济租赁房不仅可以减轻毕业生经济压力,有利于青年人才的成长,也有利于城市聚集一大批青年人才,提高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此外,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经济租赁房制度可以有效减轻青年人购房刚性需求,有助于培养青年一代独立、节俭、务实的住房消费观念,也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分析】
可借鉴廉租房为毕业生提供低价房
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区域建立大批租金便宜的租赁房,这行得通吗?对此,沈志刚代表也深思熟虑,“我们过去推出的廉租房制度,可以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经济租赁房制度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但是,绝对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沈志刚代表特别指出,必须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经济租赁房制度。它应包括:政府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租赁住房的政策机制;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吸引企业建设与经营毕业生就业经济租赁房的政策机制;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措施等。他建议,毕业生就业经济租赁房建设应以政府建设与政策鼓励企业建设相结合,各地各级政府应在政府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经济租赁房建设。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鼓励社会力量从事毕业生就业经济租赁房的建设和经营,逐年增加经济租赁房供应数量,逐步完善经济租赁房市场,最终使社会力量成为经济租赁房的主体。此外,“国家也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己筹集资金建设用于本企业青年职工居住的单身宿舍或青年公寓,作为对经济租赁房市场的有效补充。” (记者 朱文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