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以来,省城贵阳喜结良缘的越来越多,该市各酒楼酒店纷纷进入婚宴高峰期。但随之而来,“红包炸弹”也开始变成了许多人的苦恼。
“贵阳人把红包叫‘红色炸弹’,这是有道理的。”10月3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某药业公司上班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十月以来他已经收到了7张请柬,送出了7个红包。“关系最铁的至少要送1000元,关系普通的要送200元至500元。”
李先生无奈地说:“我这两个月的工资都已经用来送红包了,这些‘红色炸弹’已经把我的钱‘榨’干了。”
在贵州师大读研究生的熊飞也在为“红色炸弹”忧愁,由于结婚的同学和朋友不断增多,暂时还没有收入的他只能找家人借钱来送红包。“没办法,就当是投资,反正以后我结婚的时候他们也会送回来。”
把送红包无奈地当作一种投资的人屡见不鲜。在贵阳第十二中学任职的任小姐对记者说:“我算过这样一笔账,从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共送出近10000元的礼金,可今年我结婚收回了近20000元礼金”。
送红包的不轻松,收红包的也一样。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的老师李吉高对这个现象持一种明确的批评态度,他说,很多年轻人把送红包作为人际交往的必要形式,甚至不惜为了这些“人情”而债台高筑,这样的做法是完全没必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于真诚,红包金额的大小也应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来量体裁衣。
尽管这么说,但他也逃不出婚礼红包往来的潜规则。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作者:赵福中 刘小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