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买通那么多的裁判,不可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一个人想买通那么多的裁判,不可能

2010年06月28日 09: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国比赛,为何浙江加分学生尤其多?

  被网帖指名的“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组委会主任郑铭刚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据他介绍,该锦标赛的举办者是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但来自浙江省的选手尤其多,获奖的也多。”

  “据我了解,把‘三模三电’项目列入高考加分项目的,并非全国,而是少数几个省份,其中浙江教育界最重视,参与度也最高。”郑铭刚说。

  “江苏无管杯”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是另一项浙江高考可加分、被网帖提及的比赛。承办方之一的江苏省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负责当时主要的赛事执行工作。对于网友质疑浙江省获奖者居多的情况,协会秘书长陈方作了解释。

  “浙江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无线电通信比赛的开展。去年有一项叫‘听抄呼号’的比赛,电台呼号全部通过英文单词和摩尔斯电码传出,选手必须使用收讯机在规定时间内把所有信号准确记录。要在不同的频率、不同的时间段找到各种信息并抄下来,是有困难的。但在比赛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浙江的学生利用呼号时间间隙,可以同时听抄两个电台,可以说平时练到了极致。虽然后来因超出规则限定而未被组委会认可,但也足以表明这些学生为了拿到名次,投入的时间精力很大。”陈方说。

  他还举例:“还有些浙江学生为了熟练装天线过程,不惜买几套、甚至上10套设备来训练,所以比赛时组装的速度特别快。相比之下,很多其他省的学生在没有加分动力激励的情况下,只好自愧不如。”

  “三模三电”是指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等。网帖中质疑:“与田径、球类等身体素质运动类型项目相比,‘三模三电’根本不属于需要艰苦身体训练的项目,主要靠一些器材和短期培训即可达到,与田径、篮球、游泳等项目的加分意义和作用,完全不能相比。”

  事实是否如网帖所说?“三模三电”究竟是否存在突击几个月、几种题型就能获奖的情况?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郑铭刚说。

  他解释说:“电子电路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比如同样是手机,里面的电路完全不同。参加竞赛需要电子学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才能,题型和题目变化都是无穷的。无论通过死记硬背还是短期培训,都是无法达到的。”郑铭刚说。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赛当场让选手用发光二极管、电键、电阻等元件组装出一个自动路灯,要求亮度是多少,多长时间闪一次,或者让选手在一个复杂的电路中找出错误部分。“如果不通晓电子知识,是无法突击出来的。”

  “一个人想买通那么多的裁判,不可能”

  据郑铭刚介绍,“三模三电”竞赛拥有相对完善的赛制。

  竞赛试题一般为三道,由一位专业教授命题,“命题人拥有良好信誉,而且因为只有一个人命题,所以一旦有漏题的情况,是谁漏题的,指向性非常明显。我们至今的赛事实际也证明,在命题环节没有问题出现。”

  由于现场装搭由裁判打分,有一定的主观因素。那么,是否存在贿赂裁判舞弊的可能?

  郑铭刚说:“每项比赛有三到四个赛场,每个赛场有四到六名裁判员和计时员。每场竞赛的赛场和赛场裁判都是随机决定的,甚至上下午会随机轮换,一个人想在这一环节买通那么多的裁判获得好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帖还提到浙江考生家长反映,部分“三模三电”训练队有“既做教练,又做裁判,兼做器材销售”的现象。

  赛场裁判员由电子学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科协人员等担任,计时员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场外专家团则由教授和专业工程师组成。“评审人员经过审核,确认和参赛学校没有关联性,才允许上岗。”郑铭刚说。

  考题现场发布,选手现场制作或操作,竞赛得分根据作品功能实现效果、电子原理应用、用时长短等依据评判,赛制中还有一套公开的客观指标。考分现场发布,如有异议,可现场提出申诉。提出申诉后,场外专家团即可进行仲裁,直到最后选手签名认可成绩。

  在模型比赛中,有现场制作项目,也有拿着做好的模型现场操作。“在后者比赛中,的确存在拿着别人做好的模型来参加比赛的情况,在下面学校和赛区的选拔上,也可能出现有违公平的情况。我们曾经查处了几起舞弊事件。”郑铭刚坦承,“但决赛场上,舞弊行为几乎不可能得逞。在赛制中,我们也增加了对选手理论知识的考察,如果不懂,就无法通过答辩,更不可能得到前六名的成绩。”

  网帖指称模型需要高价购买,是“富家游戏”:“一个航海模型大致价值1.3万元,原材料大概是六七千元。”

  对此,郑铭刚分析说,模型也分高价值型和低价值型。“低价值型模型十几块钱就可以做,高价值模型可能需要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块。但每一种型号模型的价位是固定的,并非花钱越多,做的模型就越好。”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