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规范和改进高考加分政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建言规范和改进高考加分政策
2010年06月07日 08: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高考加分制度在许多地区沦为腐败的通道,且各种舞弊、造假、有违公平的个案被一一曝光,这一制度有如过街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程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考加分政策的弊病,首先是由于地方可自行制定政策,导致加分项目过多,受惠面过大。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只有14种,而各地实际执行的却多达200余种。

  其次,一些加分项目,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体特长生等,成为某些权势人物营私舞弊的通道,偏离了奖励特长和优秀的初衷,从而导致长期被视为最公平、“最不坏”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却因为制度安排内在的缺陷及其在现实中的扭曲变形,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已开始着手规范高考加分。今年4月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进一步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此前,教育部曾表示,对近年高考加分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合理甚至腐败现象,必须认真清理,努力消除政出多门、项目繁杂等现象,逐步减少奖励性加分项目,加大公开透明程度。而一些地方也已开始调整政策,如山东省从2010年起,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

  熊丙奇认为,对于高考加分制度,从现实出发调整和改革,仍需要精心设计。为此,他提出一系列建议。

  首先是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熊丙奇认为,规范高考加分,本质上是规范政府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决策方式。在我国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中,高考加分政策还会长期存在,但是如何改革、保留多少、如何加分等等,应当有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改变由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决策的方式。

  他建议,应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程序,从符合教育规律、维护每个受教育者的平等权益出发。加分项目的设立、取消或保留,应当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应先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通过讨论分析利弊、形成共识,奠定必要的民意基础。加分政策的方案应提交省人大审议和决定。

  其次,应大幅度减少高考加分项目。他认为,鉴于目前各种加分项目过多过滥,大幅度地减少加分项目和受益面势在必行。他建议对目前实行的各种加分项目进行效果评估,对那些已经腐坏变质、明显有违考试公正,或者虽有小利但弊大于利的项目,予以坚决取消。

  他建议取消大多数奖励性加分项目,比如对文体特长生、三好学生等奖励性加分,具有过强的功利色彩,已经在现实中产生严重的误导,成为加分腐败的源头,有必要退出历史舞台。

  而照顾性加分政策则应提高“靶向性”,即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例如,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应区别对待,设立附加条件。那些已经在大城市和重点学校学习、已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应再享受加分,应主要帮助那些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和农村地区的学生。

  第三,应赋予高校自主承认高考加分的权利。熊丙奇说,在各地对现行的加分项目尚来不及进行评估和清理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障今年的考生有一个相对公平的高考竞争环境值得思考。他建议赋予高校自主承认高考加分的权利,即高校可以不承认在教育部14种加分之外的地方加分项目,在高考录取中,提出不考虑加分投档或录取的要求。

  具体操作方法是,参加各地高考提前批、第一批录取的985高校、211高校,可不承认地方加分项目,按照原始分排序投档;学校在具体录取过程中,可适当考虑地方加分。也就是说,地方的高考加分,将不影响考生的正常投档,而只作为高校在录取时的一个参考因素。对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可保留“原始分+高考加分”的投档录取规则。

  熊丙奇说,“按原始分投档、适当考虑高考加分”与“原始分+高考加分”进行排序投档,是完全不同的“加分效果”。例如,一名学生考分为580分,获得高考加分10分,按现行加分政策,将按590分排序投档和录取;而按原始分投档,则是用580分投档。只有投档进一所学校之后,这所学校再考虑加分进行具体专业的录取;当然,学校也可以自主决定不考虑加分因素。这样,地方加分项目将失去先前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清理减少,加大公开透明程度,高考加分就有可能走向规范。

  熊丙奇认为,在当前教育环境中,现实可行的规范治理高考加分项目的方法,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困难。去年在我国内地提前批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学,就宣布不承认内地的所有高考加分,按照考生原始分投档。这一举措同时有利于落实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他表示,还有更彻底的做法,教育部可规定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均为投档线加分(用于高校专业排序录取),不再加在原始分上(或者仅保留少数身份型、照顾性加分),这是对高考加分作用的全新定位,既承认高考加分的一定作用,但降低其在投档、录取中的刚性地位。

  第四,将高考加分项目纳入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熊丙奇说,高考改革蓝图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基于多元评价体系的高校自主招生,将是未来高考改革的必由之路。从长远看,加分项目应该纳入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即设定多个评价学生的指标,对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评价学生。这样,高校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减少了加分对高考成绩的重大影响。

  熊丙奇介绍了美国大学的评价制度,包含16个大项指标,涉及SAT考试、中学课程成绩、中学老师推荐、社区服务活动、特长、家庭因素、多元化因素等,供高校录取时参考,并认为这应是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政策的终极目标。本报记者 叶铁桥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