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到学校签售图书惹争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作家到学校签售图书惹争议
2010年05月21日 09:4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华书店“六一”儿童图书丰富多彩。孩子们爱不释手,到书店看书成为度周末的好去处。阿静摄

  “超过一半的孩子说,应该看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可我觉得对学习有帮助的书不一定就能帮助他们成长。而且我还发现,学生的阅读量不够、阅读面太窄,像《夏洛的网》、《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这样的经典儿童图书,很多孩子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看了。”

  “应试教育的这种导向性实在是太强了,这么小的孩子都接受了这种观念,想想挺可怕的。”曹颖说,“我还在一直引导他们。我说,有一位作家说过,学校的教育就像母亲的乳汁,我们长到一定的年纪就不能光靠喝母亲的乳汁长大,要补充各种其他的营养。这些课外书就像是其他的营养一样,你们现在没有人在喝母亲的乳汁了吧,我们都在吃各种水果蔬菜、五谷杂粮。但孩子们还是说,他们需要能帮助学习的书。无奈。”

  李学谦说:“成长不光是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还有人格的养成、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塑造。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上的毛病很多很多,优秀的文学恰恰可以帮助孩子在这些方面成长。而我们的少儿阅读功利性、目的性太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在跟老师聊天的过程中也发现,因为现在整个考核体制就是这个样子,老师也没办法,知道读书对孩子是有帮助的,但他们只能让孩子去做题,看教科书。”曹颖说。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在早期教育中,过于强调认知功能的阅读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孩子只有从小培养起自主阅读的习惯,才能尽早学会独立思考。李学谦给记者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有一年,我的一个朋友接待了一个参加家庭旅游计划的美国孩子,是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北京住了4天。我朋友发现,美国孩子4天读了6本书,都是自己带来的书。有一天晚上我这个朋友带着美国孩子去看电影《007大战皇家赌场》,里面有一个金融方面的术语,孩子没搞懂是什么意思,就问我朋友,我朋友也没说出来。美国孩子回来就到互联网上查,到了夜里12点,特别兴奋地告诉他说‘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他4天读6本书,跟提出这个问题再自己到网上寻找答案之间有没有关系?我觉得是有关系的,就是说阅读培养他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他的好奇心。咱们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可能就马马虎虎放过了。”

  阅读推广,公益与利益如何平衡

  作家到学校签售图书惹争议

  “重视儿童阅读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爱护自己下一代的标志,是有远见的标志。所以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先进国家都在抓儿童阅读。越是先进的国家,越是发达的国家,儿童阅读抓得就越好。”

  海飞说:“我们国家专门针对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还是不多,尤其是由政府主办的不多,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青少年的阅读推广应该是个国家行为,应该由政府来主导。”他认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连续7年举办“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他建议在全国东西南北中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新华书店或者书城,常年设置百种优秀图书展销、书柜或者专区,供读者选购。

  近些年,一些民间的阅读推广机构如红泥巴、小书房、毛虫和蝴蝶、萤火虫读书会、二十一世纪推广人论坛等相当活跃,其中既有公益性的,也有营利性的。徐冬梅就是一位民间阅读推广人,她创建的亲近母语阅读推广活动已经坚持了10年。

  目前,出版社为了营销请知名作家做签售的情况很普遍。一些出版社带着作家进入校园,以作报告的名义推销图书,引起社会批评。有出版业内人士指出,有的出版社为了能进入校园,还给学校或老师回扣,滋长不正之风。

  徐冬梅说,“我个人认为,作家校园行作为一种儿童阅读推广的方式,在儿童阅读推广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后来当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书店把这种形式和签售相结合,并且更多把签售量作为校园行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的时候,作家校园行已经变味成一种‘图书销售方式’。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人、作家、经销商应该深刻反思,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儿童阅读推广方式?我们可不可以走进校园只跟孩子们交流而不签售?我们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我们怎样珍惜目前的儿童阅读推广的态势?”“无论哪样,我个人认为,民间阅读推广人必须在公益和经济利益之间取得平衡。简单说,我认为必须坚持‘义利合一,义字当先’。这是由儿童阅读推广的属性决定的。”

  海飞也表示,由出版社去学校推销图书不妥,因为出版社是营利机构。但是如果是纯公益性质的阅读活动,出版社也未必就不能做。“所以我觉得应该找一条不要跟作家与出版联系太紧密的推广渠道,如果有第三方来推广这个事情,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了。比如由权威部门来做,新闻出版总署每年评选推广少儿图书,或者网上发动全民来推荐。”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