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学术上不该老讲“统一思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大教授:学术上不该老讲“统一思想”
2010年04月02日 14:51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钱学森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观点

  乐黛云(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

  学术上不该老讲“统一思想”

  我特别怀念的是王元化先生,他提倡新启蒙思想是很有意义的。王元化先生是非常有创新能力的,而且他曾经对社会非常关注,他是可以做出成绩、提出创造性思想来的,可是很遗憾,因为毕竟形势不给他创造条件,非常可惜。因为同样的原因,任继愈先生、季羡林先生,他们晚年也放弃了自己曾经坚持的东西来迎合潮流。他们本应有更大收获,应该是辉煌的,但实际上并没有。反而他们往往随波逐流,讲一些人家愿意听的话,放弃了自己真正的独立思考。当然我对他们是非常尊敬的,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在学术上不要老是要讲统一思想,什么都统一了,还怎么能有特色,怎么能有创造呢?所以钱学森最后提出来的关于为什么培养不出有创造性的人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你老统一在一个思想上,你就没法创造。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些曾经有过重大成就的学者,应该研究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有真正把学术创造进行到底,为什么没有真正做出很大的成就来。

  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

  培养大师首先改革教育体制

  要培养出大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进行体制改革,不改革一切都是空谈。现在的高等教育学者不追求学术精神,不愿意为学术献身,这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成就来,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学术大师。

  我们现在正在做这样一件事(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就是为了实现钱学森的遗愿,为时代培养真正杰出的人才。我觉得,要改变目前教育的现状,必须进行大学的教学体制改革,改变目前行政化的状态。现在大学的运作是权力主导的,在学校里谁权力大谁说了算,而一个真正的学术殿堂,应该是学者说了算,谁说的对谁说了算。而如果延续目前以权力为主导的状态,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就被扼杀了,就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进行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这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前提条件。这个改了,其他就好办了。你看世界一流的大学,剑桥、牛津、哈佛,从来不说自己要培养大师,但是培养出了多少大师级人物!问题就在培养机制上,机制好了,人才自然而然就培养出来了。

  李元元(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模式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我认为应该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始。传统的教育观念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知识面的铺陈,这样的教学有时甚至阻碍了学术“天才”、尖子生开展学术探究的激情和个性的张扬。我们尝试着用“带着问题打基础”的学习观念,开展以解决前沿科学问题或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我认为,培养创新人才个性化教育很重要。传统千人一面、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适应批量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但不利于尖子生成长和创新人才培养。华工的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就打破了传统的大学严格的课程计划和培养体系,敢于给特殊学生开小灶,把常人眼里的偏才、怪才变成科学研究中独当一面的天才、帅才。

  张敏强(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环境

  科研项目都强调团队作战,分工越来越细,很难涌现出主导型的人物。社会要为知识分子营造发挥才能、冷静思考的环境,否则把科研当成行政一样抓,什么都要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这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对学术也非常有害。同时社会要宽容,允许科研工作者有缺点有个性。也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环境,当知识分子都把当科学家作为第一位的梦想时,大师才会更多地涌现。

  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强调公平,要给予有潜力、有兴趣、有志向的苗子适度的倾斜,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10个苗子能有一两个成了杰出人才,这个培养就是值得的!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