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建林
当章子怡在娱乐圈内疲于应付这个“门”那个“门”时,学术圈内频出“抄袭门”。继论文“连环抄”之后,昨日有消息称,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指存在多处抄袭。向汪晖打出这一“炮”的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希望自己的这一行为能够让学术界有一点廉耻感,遵守基本的职业规范,“不然就一塌糊涂了!”
记者昨日试图以各种方式联系“抄袭门”的另一名当事人汪晖,但未果。而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昨晚就此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今天的学术标准,《反抗绝望》一书可能在引文方面不够规范,但不能说是剽窃。他还希望此事到此为止。
“炮轰者”称与汪晖并无个人恩怨
有可能再次“发难”
近日出版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刊发了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章中,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指存在多处抄袭。王彬彬称,他通过比对发现,汪晖的抄袭对象至少包括李泽厚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5部中外专著,抄袭手法则包括“搅拌式”、“组装式”、“掩耳盗铃式”、“老老实实式”等。(详见本文新闻链接)
王彬彬的这一“炮”立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昨晚,王彬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与汪晖并没有丝毫个人的恩怨,“也不希望他个人作出回应”,“对学术的健康发展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作用”,是他如此做的“唯一希望和目的”。
放了这么响的一“炮”后,王彬彬承认昨天接到了很多电话,“直接反馈给我的都是认可的,不认可都到网上骂去了。”针对有些网友质疑其动机的言论,王彬彬对“炮轰”汪晖一事作了进一步解释:“这个事情一清二白,只要不是文盲,只要知道人不能偷别人的东西,就可以对此事作出判断。”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昨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反抗绝望》可能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但不能称之为剽窃。对于钱理群的这一说法,王彬彬用激烈的态度进行了反驳:“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这跟规范没关系。这是第一点。第二,如果真是注释不规范,那么为什么这本书里面有的地方做注释有的不做注释?为什么这个地方很规范那个地方不规范;第三,这本书再版和修订过多少次,2008年还出版过一次,修订的意思就是把应该有的加上去,不应该有的删掉,那么它为什么不加上去?还有,如果我再写一篇文章,指出他(指汪晖)最近出版的书中的类似问题,看他们怎么说?”
王彬彬称昨天上午已就这个问题与作为朋友的钱理群在电话里进行了交流。他最后表示,有些人还是少插手为妙,要不然他将再写一篇文章。
有网友认为王彬彬有“哗众取宠”之嫌
钱理群希望此事到此为止
在网上,这次“抄袭门”并没有像以前类似事件那样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倒是很多网友认为汪晖的行为算不上抄袭,有的甚至认为王彬彬有点无聊,有“哗众取宠”之嫌。一名山西朔州的网友表示,“个人观点,这不能算作抄袭吧!研究本来就是在前人的路上继续探索,读那么多书的教授在自己写作时,难免受到前人的影响。难道你想让一个做学问的人摒弃前人的已有成果,从头开始吗?请问如果这样下去谁又能将学问进行到底呢?”而网友“一路三脚猫”则表示,“汪晖对鲁迅研究的贡献早已成为共识,王彬彬的摘抄没有一句是汪晖的核心论点。”网友“教父”甚至认为王彬彬是个“哗众取宠”的主。
记者昨日试图以各种方式联系上汪晖,但未果。不过,针对此事他在发给媒体的短信中说,“我在国外,现在是深夜……我很希望此事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而在学术界很有声望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昨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反抗绝望》只能称为引文不规范,谈不上剽窃。他称20多年前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流行做法。
对于此事的走向,钱理群认为最好是到此为止,因为各方已经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