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育所需要的巨额投资比较起来,以上所列只是杯水车薪。
县委书记蒋耀华就感叹“教育投入是一个无底洞,投入多少就能吸入多少”。他说:“这表明我们的教育很饥渴。”7年前,他出任邵阳县县长,当时财政教育经费只有1.2亿元,去年,达到2.7亿元,这比2009年该县全年的财政收入还要高出近300万元,但还只能保证教师们的基本需求。
许多老师承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教师的工资、待遇(包括福利、补贴、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等)能得到政府的确保。实际上,这里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年均能得到县财政安排9000元的绩效工资,比县财政安排给公务员的津补贴要多3600元。县教育局长每月的工资比一位中学高级教师还要少400多元。
与30公里外的市区学校、200多公里外的长沙中小学相比,这个贫困县的农村学校显然还有太漫长的路要走。它正在进行名为“创建合格学校”的行动,已有11所学校达标。记者走访了其中7所,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互联网已把这些偏僻的角落和外面的大世界联结了起来,传说中的多媒体教室也成了现实。
县里定下的目标是要在8年之内让剩下的200多所学校全部达到合格标准。那可需要一大笔钱。一项对全县316所学校的摸底调查表明,仅投资加固、改造校舍就需要2.6亿元。肖桂华不敢想象“如果按照办优质教育的要求去建学校,要多少钱”。
他说:“好在有书记和县长的鼎力支持。”这听起来不像官场的恭维。作为一名从普通农村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局局长,近30年来,肖从未离开过邵阳县的教育,自然体会到,领导的态度,决定了教育是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是只略占一点位置。
“领导重视教育,需要胸怀和境界,需要勇气和胆略。”肖桂华说这段话,就很有感触,“因为教育不易出政绩,是前任栽树,后任乘凉,这一届政府做的事,也许要到下一届或下下届政府才能看到效果。”
县委书记如果重视教育,也容易赢得民意的尊重。蒋耀华曾收到一封“表扬信”,县一中58名教职员工在信中高度表扬了书记的“历史责任感”,同时措辞严厉地批评了有些领导不重视教育的表现,信中说:“对一些领导干部来讲,财政创收可以出政绩,计划生育可以出政绩,安全稳定可以出政绩,唯有教育出不了政绩。没有谁把教育作为衡量各级官员政绩的一项指标。因此,他们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根本不可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来。
2007年8月,邵阳县召开了“近十年来第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县长到会讲话,所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优秀教师出席。肖桂华认为此次会议重新确定了教育在县里优先发展的地位。
会前为确定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出台,相关部门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讨论,最终超越部门利益,击败了“不应该把教育放在这种重要地位”的观点。它明确提出今后4年的工作目标,并规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资金68%用于教育;新增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5%,不列抵教师工资预算;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
《决定》还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原则上只检查不罚款,确需处罚的,须报县人民政府同意,罚没收入用于发展教育事业”。那个高峰时能有20多个部门跑到学校去罚款的时代远去了。
从这一年起,教育局开始享受县里的“特殊关照”:在财政预算外,政府每年拨给他们300万元用以支配学校建设,2008年起,增加到500万元。肖桂华表示了他的贪心:“教育需要用钱解决的问题太多了,500万也嫌太少,要是有5000万就好了。”
蒋耀华明确表态:“在我的工作中,教育排在第一位。它事关发展的后劲,邵阳要发展经济和建设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不可能成功。”
县长赵湘明也多次在会上强调:邵阳县经济上不去,可以讲很多理由,教育上不去就没有理由可讲,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抓今天的教育就是抓明天的经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