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有钱,发给教师的钱自然就多。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所谓好学校和差学校老师实际收入的差距。这位代表拿他了解的两个小学的老师收入进行了比较:重点小学的年轻老师在2006年前后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5000元,普通小学同龄教师的工资则不足2000元。重点学校老师的收入大概是非重点学校老师收入的两倍多。
另外,那个重点小学的老师生病后,学校会垫付费用,而且看病费用能每周报销,普通小学的老师每年只有年底才能报销医药费;另外,重点小学的英语老师可以到英国进行语言培训,普通小学老师在北京市内培训,交通费还得自己花。
这些是大家都看得见的收入。还有些收入是没法拿到桌面上,文章开头提到的陈先生所目睹的那些就属于拿不到台面上的。
陆老师原在湖北黄冈一所很不错的小学任教,后来校长带着他们一批老师到深圳办起了学校。
“她几乎每个周末都能收到红包。”一位熟悉陆老师的大学同学介绍,家长们还会轮流请吃饭,跟陆老师关系好的科任老师也跟着沾光。在饭局前陆老师会跟家长打个招呼:“您家孩子这门课也可以补一补了,找这位老师就行。”这样科任老师也能有些补课的收入。
后来,陆老师干脆自己办起了培训班,一个月能挣十几万元。
刘女士的纠结 一路之隔的两个学校差距可真大
其实,老师收入差距的背后是学校之间的差距。
刘芳住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附近。她与哥哥家的小区仅隔一条不宽的马路。按照北京市小学生划片入学的原则,刘芳的女儿被划在了小马路西边的普通小学,哥哥的儿子被划在了小马路东边的重点小学。
可别小看这一条小马路,两个学校的差距一看就能知道。
路东的小学,东、北面全临着比较宽阔的大马路,校园宽敞、教学楼整齐洁净,去年暑假起教学楼和游泳馆就在翻修了;路西的小学,有一条污水沟无人问津,学校原来是座庙,地方较狭小,一出学校门就是早点摊、小发廊、小旅馆,小胡同里过个车马上就能造成交通拥堵,6年前就听说学校有可能要拆迁,到现在了还是原地不动。
而软件上的差距就更大了。人们从路东学校外经过,就能从橱窗里看到学校的艺术团在各地演出的照片,还有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精彩图片;路西的学校则完全没有这些展示,甚至从学校所在胡同经过都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最大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一位校长曾经抱怨,我们有很好的画板、有能升降的座椅,美术教室也不错,可是我们没有美术老师,因为工资太低,人家不愿意来。
有人说,因为学校好所以能招来好老师,也有人说,因为有好老师学校才成为好学校。
好老师和好学校已经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由于好老师和好学校的相互联合让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只要差异存在选择就一定存在
有差异就有选择。
刘芳是北京千千万万个普通家长的代表:她不供职于部委,没有“共建”的机会;她收入微薄交不起高昂的赞助费;她没有过硬的关系,所以她连交赞助费的机会都没有,但是她做梦都想把女儿送到路东的学校去。刘芳还是想出一个办法,想把自己女儿的户口迁到哥哥家。可无缘无故地迁户口是行不通的。
这几年北京“学区房”价格出现了畸高的现象,同等房源“学区房”每平方米能高出1万元。而且不少大城市都有类似的现象;有报道称,去年一年南京学区房的价格年度涨幅在36%~90%,城中最贵的一些名校学区房单价已经突破了3万元。无论房龄、朝向,只要是对口名校,都很容易成交。
“凭什么住在路西,我们的孩子就得在平房里上课?这没道理。”刘芳说。
确实,谁也无法指责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心情。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了择校大军。北京市教科院去年年底刚刚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跨区县就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在13.6万人以上,占户籍学生总数的14.4%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有9.8万人以上,占义务教育阶段全市户籍学生总数的13.8%。
越来越多的择校不仅在不断地增加着家长们的择校成本,更加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