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吸引高层次人才到西部工作
中西部地区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决定了人才引进的方式不能照搬当年深圳和浦东的特殊政策,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和机制。
我认为,国家应依托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采用开放、流动、合作、竞争的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到西部地区工作,借此构筑西部人才高地。
西部人才高地的建设要以高校和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结合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以国家为投资主体,形成以项目带投资、以研发求发展、以事业发展吸引人才、以人才优势带动整体发展的效应,由此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因此,我建议国家以研发项目的方式加大对中西部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的投资力度,在人事政策上,借用博士后流动站和访问学者的某些方式,在户口、编制、住房等方面采用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和机制,用项目和事业发展吸引人才。在实施类似“长江学者计划”的人才计划时,要更多地考虑在中西部地方高校布点。
关爱和:
吸引优秀人才不能局限于地方
中央部属的重点高校大多位于省会城市和副省级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达、信息便利、人才密集、文化底蕴深厚,为所在地高校的发展增添了多方面的活力。而中西部地方高校首先由于非中心城市的区位劣势,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另外,地方高校教学科研条件相对落后,高水平科研平台少,这对人才的发展客观上造成制约。
我认为,一方面,中央要给地方高校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从制度上帮助地方高校稳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吸引人才要立足地方,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为吸引人才准备各种条件,如学科、团队等,同时,眼光不能局限于地方,如河南大学就和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两院100多名教师来校为学生授课,这种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引入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办出特色
[现象]
有一些中西部地方高校在办学定位问题上出现求大求全等不良倾向,“学院变大学,大学追硕博”现象十分明显。有人将这种高校定位的盲目无序状态概括为:“水平定位动辄国际,类型上求全趋同,层次上层层攀高,规模上越大越好,专业不热的不办”。
秦绍德:
不同类型高校应该务实定位
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不同,因此,不同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应有高低之分。各种类型的高校都能够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美国的各类高校层次分明,都能安于本位,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这种办学定位的务实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高校发展的原则应该是错位发展,办出特色。一些地方高校师资相对较弱,教学、科研设备及科研水平较差,那就不能盲目拔高办学层次,而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把目标定位于教学型本科院校,或者与社会紧密对接,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我不主张采取平均主义的方式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还是要讲究适当布局。比如博士点,如果有条件布,没条件也布,那就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我觉得对口支援这个方式就非常好,中央部属高校帮助中西部薄弱高校在办学理念、师资培训方面取得进步,也就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总之,地方高校只要认准特色,定位准确,人才培养适销对路,也能够办成一流。
李和平:
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高校
目前,中西部地方高校在发展中的确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出现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原因除了经费不足外,还有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不够明确、不能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
面对新的形势,应当支持和引导中西部地方高校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实现以服务求支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因此,我建议,教育部应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中西部地方高校发展问题的研究,尽快制定出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指导意见,促进中西部地方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扶持就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财政部、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体系中,应当考虑设立“国家示范性新建本科院校建设计划”,或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遴选并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高校,以此带动、引领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