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残缺和家庭教育缺位 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家庭残缺和家庭教育缺位 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2010年03月02日 09: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家庭残缺和家庭教育缺位是导致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调查问卷显示,未成年犯结构残缺型家庭达34.95%,其中父母离异或一方早逝占32.34%,属于孤儿占2.61%。在这种家庭中,许多未成年人逃学、厌学、辍学,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流浪街头,逐渐形成冷酷无情、玩世不恭的性格,这种性格容易成为犯罪的心理基础。

  而家庭残缺和家庭教育缺位,使一些未成年人在犯罪前有不良行为时缺少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调查发现,很多未成年犯因父母离异或在外打工、做生意,同祖辈一起生活,形成较为普遍的“隔代管”现象。现在的孩子是网络一代,可是很多父母,尤其是祖父母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不熟悉,无法起到有效引导和监护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时缺少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错过了犯罪前救助的黄金时间。

  在对未成年犯和父母、老师关系的调查中,认为父母尽到监护和抚养责任的选项中,“不好”和“不好说”分别占13.23%和18.75%;有31.89%的未成年犯恨过父母,在怨恨父母原因的选项中,“不够理解我”占38.40%。特别是和老师的关系中,“一般”和“对立”分别占61.01%和11.01%,二者加起来高达72.02%。在是否会选择重新回到学校的选项中,“不会”和“没想好”的分别占37.81%和33.05%,二者加起来也超过70%。很多未成年犯在回答网络聊天、交友目的的选项中,“缓解压力找人倾诉”的占 49.83%。

  上述数据表明,未成年犯与父母、老师的关系并不乐观。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变化、社会节奏、社会流动日益加快,社会压力普遍增大,人与人之间、亲情之间的交流时间被大量挤占,父母、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些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一种焦虑和孤独感,缺少对生命的感恩和对价值的正常判断,一些“90后”未成年犯往往采用简单、极端、暴力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平常性矛盾,弑亲杀师,表现出人格缺陷、焦虑暴躁、思维偏执的消极性格和不良情绪。

  小莫是个面容清秀的少女,年仅17岁,却显出与其年龄完全不相称的老练、成熟。在管教人员的帮助下,小莫开始向我们细述她那段噩梦般的童年经历。

  小莫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歧视、暴力的家庭。父亲受“重男轻女”观念影响很重,第一任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他便无情地将母女二人抛弃,后来与小莫的母亲结婚。小莫出世后,父亲香火延续、传宗接代的想法再一次破灭,于是更加变本加厉,把母女二人当作自己的泄愤工具。

  为了让柔弱无助的母亲和自己能够得以解脱,小莫伙同两名男性未成年伙伴,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

  交谈中,她的眼神中没有流露出任何悔意,表现得非常平静。“我看到倒在血泊中的父亲,当时愣了一会儿,但是随后我拿起地上的砍刀,向父亲的尸体砍了十几刀”。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危机干预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网络

  调查发现,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接触不良少年和逃学旷课是未成年人犯罪带有普遍性的前兆。在对1793名未成年犯问卷调查犯罪前有过不良行为的选项中,“夜不归宿”占63.11%,“接触不良青少年”占10.72%、“逃学旷课”占5.67%。在是否曾离家出走的选项中,“经常离家出走”占31.69%,“有过一两次离家出走”占39.15%,“没有离家出走”仅占29.15%。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未成年犯更容易受不良人员的引诱、教唆,沾染不良习气,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报告建议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危机干预,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网络。

  建议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引导父母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筑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防线。学校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加强对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切实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努力巩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学校防线。

  鉴于目前辍学、流失生大多流向社会,报告建议总结推广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做法,在社区成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专门机构,由政府出资聘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的社工,专门从事闲散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同时要重视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地区的社区矫治工作。

  有关研究表明,未成年人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社会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大众传媒。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已引起了党和政府、共青团组织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2009年年底以来,团中央组织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主题是“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据不完全统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团组织在省级两会期间共提出提案、建议99件,其中关于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60件。报告建议大力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不断提高未成年人自身免疫力。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犯犯罪动机中或多或少存在心理扭曲因素,未成年人中由于严重的心理缺陷、人格扭曲所导致的弑亲等恶性伤害案件有所增加。如果在问题的早期能够得到有效干预和化解,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报告建议进一步发挥“12355”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的作用,加强对问题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探索建立类似“110”、“120”的“预防犯罪危机干预机构”,使挣扎在濒临犯罪边缘的未成年人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救助。

  最后,报告建议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应当按照对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互配套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综治、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巩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职能体系,在适当的时候把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社会调查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等上升为法律。(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