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方案再次征求民意 回应教育热点问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新“教改”方案再次征求民意 回应教育热点问题(2)
2010年02月28日 13: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回应教育热点问题

  此次征求民意工作标志着中国教育将开始全方位的改革,为此,《规划纲要》对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提出了目标。

  “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

  “教育公平应当说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在28日的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如是说。

  针对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

  袁贵仁表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应当说这么多年来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应当说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都应当改革”

  此次《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改革任务,即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被放在首位。

  “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态。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临终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诘问,表达了对中国教育创新人才的忧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

  “师德”将成教师考核首要内容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加强师德建设”,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

  教师是中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约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一。《规划纲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首要任务,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的目标任务。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涉及高校教师的负面报道频现报端,这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师德的持续关注,中国多地甚至出台禁令,对师德师风进行规范。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落实倾斜政策,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去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曾要求,要注意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此外,针对,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规划纲要》还对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教师管理制度提出了要求。

  逐步取消学校行政化管理

  《规划纲要》提出,将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就在新闻发布会举行的前一天,温家宝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也曾就“学校行政化问题”表态说,他觉得大学不应该设立行政级别。

  袁贵仁介绍,学校行政化管理倾向有两个方面,一条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另外一条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对政府来说,《规划纲要》强调转变政府的职能,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要改变目前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模式。改用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正确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学校来说,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不必要的,《规划纲要》提出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这是基本制度。

  展望

  此次《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规划纲要》提出,将加大教育投入,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而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到2020年,中国教育将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将达到40%,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达到近2亿人。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