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3:怪才能否迈过高考门槛?
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温家宝总理
【调查】
“北大推荐生”引来质疑
今年,北大首次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我省在推选“校长推荐生”时,由于5名学生都是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华师一校长张真推荐了3名学生:理科生彭康、李正一,文科生吴萧剑。该校年级组长汪新华说,他们每次大考都在年级前五名,有的多次考第一。武汉二中推荐的理科生宋轶凡,在多次大考中得第一;武汉外校校长李鸿朗推荐的王琬,去年全市9月调考成绩年级排名第一,去年11月参加全国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获一等奖。
3所中学的不少师生认为,这几个孩子即使不通过降分优惠,考上北大也在情理之中。还有老师猜测:“明年高考,文理科状元可能就在这几名学生中产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直言,由校长来推荐的目的,应在于为偏才怪才提供机会。这些高分学生拿到通行证,是“浪费指标”。
【观点】
自主选才刚刚“开头”
“校长实名推荐制引来诸多争议,比如,会不会出现‘幕后交易’,会不会偏离选‘偏才怪才’的初衷等。”武汉市教科院有关专家说,目前,考试招生改革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家长们呼唤素质教育,希望偏才怪才能从高招中“冒尖”,希望高校能“不拘一格选人才”;一边要求“裸考”回归,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政策。
这位专家指出,“实名推荐制”最大价值是,在目前统一的高招升学模式下,尝试了“不一样的升学之路”,也引起了大家对选才标准的关注。今后,高招改革不妨借鉴此次“实名推荐”中的成功因素,建立起诚信机制,给高校更大招生权利,也给中学权利,中学自主育人,高校才能自主选人。
追问4:校园“官味”何时休?
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要以教学为中心,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温家宝总理
【调查】
校园“官”多 校长会多
“鼓励教育家办学,让校长和老师静心教书,确实很好,但也面临诸多难题。”昨日,汉口一所市级示范初中的黄校长说,教育界有句俗语,“校长头上三把刀”。这三把刀,指的是学生安全、教学质量和办学经费。“仅学校的周边环境,我就要跟城管、公安、社区等部门联系。一旦学校有改扩建教学设施项目,还要到处去跑钱、办手续。加上检查、评比、开会以及生源竞争等等,我完全成了个社会活动家。”黄校长戏称,自己每天的工作有四多:会议多、来访接待多、校内各种杂事多、电话多。
在我国高校,校内“正处、副处”、“正局、副局”、“正部、副部”的官帽很多,但却难培养出真正的一流大师。在一些高校存在着党政领导多、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多的情况。一些大学的大学理事会将一些企业家引入其中,但更多的是着眼于向企业募款,并没有赋予这些“外部人”以实际的权力。同样,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教授委员会,但大多缺乏决策、配置资源方面的实权。
【观点】
不能搞“教而优则仕”
“教育界不能搞‘教而优则仕’,校长应当成为教育家,而不是行政官员。学校的中心管理工作是教育教学,校长的主业是办好学校。”刘合荣博士表示,国外很多中小学校长被聘任后,只是专心抓教学,而不需要去从事筹钱、协调关系等事务性工作。
去年,我省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4%,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上大学迈入‘大众化’,高校如何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成为首要问题。”刘合荣博士坦言,根本在于给高校自主权,一是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修改《高等教育法》,鼓励大学“个性发展”。再就是弘扬“大学精神”,大学不是工厂,也不是行政机构,要按大学的内在规律来发展大学,“鼓励它找出自己的路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