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高考指挥棒下
只“教书”难“育人”
每当青少年出现“过火”行为,外界首先就会斥责肇事者,此次“热舞视频”也是如此:男生被学校记过,女生每天都要忍受来自身边同学的非议和“注目礼”。
但扪心自问,孩子们真的错了吗?该女孩的一位4年同窗好友告诉记者,从初三到高一,他们没上过一节健康教育课,父母也从未与他们聊过相关事情,“一切都是在‘恋爱’后自学”。他表示,4年来,他第一次发现学校除了学习、考试以外,如此反复强调“做人”、“道德”、“操守”等字眼,竟是在“视频”事件之后:“老师多次召开紧急会议,班会上反复强调、期末考试前也一讲再讲,放假前校长也对此事破天荒地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讲话……”学校的突然“觉醒”,令学生们此时才“恍然大悟”:应该怎样做人、什么是自爱,什么是法律……
其实,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的尴尬并不比学生少,“家长要成绩、教育部门要成绩,一切都是为了中考、高考、为了孩子们的前程!”于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能免则免”,“无关紧要”的教导可省则省。
该校一位老师向记者展示了高一学生一周的课程表:从语文、数学、英语,到历史、生物、地理、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密密麻麻如车轮战。“现在连主科课程都不够时间上,到了高二高三基本上体育课都要免掉了,谁还有心思、有时间去上不用考试的课?”
今年1月11日到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初稿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强调,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事实上,“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个几十年前就有的概念,只不过早已被“不考的科目可有可无”所取代。温总理的话或许正传递出一种信号:应试教育的机制不改变,我们的孩子可能永远无法走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探索
免费“性教育”吃尽“闭门羹”
“学校的生理卫生课上,尽是一些性病、艾滋病等图片,好恐怖!”采访中,一位初中女学生如是形容她对唯一一次性教育课的观后感。学校一直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性是可怕的,不要乱碰!
“学校、家长的性教育其实是‘守贞教育’,当孩子有一定认知之后,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事与愿违。”作为多年的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广州青年文化宫青年中心主任王嘉对现时的性教育方式很不满。
她认为,“性教育”应从三个层面上解析:男女的性别属性;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及性行为。“其中,社会角色及性行为的指引是目前性教育当中最缺少的,但这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作为青少年唯一的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青年中心面向中小学免费开展的性教育课程却一直遭遇“闭门羹”。“目前只有一所民办中学愿意接纳我们,公立学校则觉得我们的话题太敏感而大门紧闭。”
对于学校性教育的师资,王嘉同样忧心忡忡:大部分学校一般由校医、班主任甚至体育老师兼授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专业性不够,会使学生难接受。”
-链接
国外: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性道德等知识。最近10年里,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会告诉学生实行安全性行为的做法。现在已在全美14个城市32所公立学校中建立性咨询室。在咨询室里,主持回答咨询的也是孩子。其内容对教师和父母都保密。
英国:通过立法规定必须对五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所有公立中小学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教授。
国内:青少年“门”事频发
年年都有“门”,去年特别多。很多“门”都是和中小学生有关,而且一个比一个刺眼。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
“摸奶门”:2009年6月底,网络上热传着一段视频:课堂上,浙江慈溪某职高一群学生围着一女生,集体摸其胸部。
“脱裤门”:2009年7月3日,中午午休时间,北京某中学几名男生在教室内脱下了一名女生的衣裤,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两名男生一边说话一边隔着衣服摸女生胸部。警方随后介入调查。
“扒衣门”:2009年7月,这段长达7分钟的视频中,东莞一群男女在黑夜中殴打辱骂一个十多岁的女孩,不但威逼她脱去衣裤,甚至还要她做出极为淫猥的动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