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广东读者叶扩所说,“贫富班”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问题复制到了原本是相对公平的校园里,将社会阶层分化的印记过早地刻在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们身上,必将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
倪黄村读者认为,古人尚能做到“有教无类”,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怎能容忍在小学阶段就将孩子们分为三六九等?某些公立学校按贫富分班,让富人孩子凭借父辈财富享受教育特权,却剥夺了穷人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岂不让穷孩子离竞争起跑线愈来愈远?学校拿教育资源与金钱作交换,不仅容易让富家子弟产生财富优越感,也会给普通人家的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叶扩表示,如果任凭“贫富班”现象发展下去,教育作为人生的起跑线或者说是阶层向上流动的公平机制将被瓦解。
“贫富班”加剧教育资源分配失衡
本来,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就存在严重不公,即使在京、津、沪这样的大城市,也多见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贫富班”的出现,更是印证了近些年“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弊端。在这种荒唐政策的引导下,有些学校抛弃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纷纷兴起“名校办民校”以及利用公共资源为学校牟利的各种特殊班,将本该由社会全体公民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少数富人子女倾斜,加剧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
对此,胡艺读者的看法颇有代表性,他认为,本该公平分配的优质教育资源,结果成了富人子女的专利。这恐怕用“财富通吃”来解释比较合适。什么叫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马太效应。本来已经享有各种资源的富人子女享受教育特权,正是对这种“损所不足而奉所有余”的马太效应的最好注解。
胡艺说,表面上看,学校按贫富分班,富人孩子上富贵小班,与消费者高价购买贵宾服务有点类似,其实不然。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与其他服务行业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公立学校属于公共教育资源,并非私人投资的学校,公立学校无权自定游戏规则。学校按家庭贫富分班是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利益,破坏教育公平原则为前提的;这不仅是单纯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而且折射了学校教育理念的异化与拜金倾向。
夏慧萍读者指出,“贫富班”的开办,实际上是允许有钱人的孩子,侵占公共教育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享受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认钱不认人的“贫富班”,改变了公共教育资源平等服务于每个学生的性质,这对绝大多数人家的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此外,“贫富班”的出现,其动力来自于经济利益的驱动。35人的小班,一人交3000元,学校就有着10余万元的收入。一个学校,只要开设几个小班,就是一大笔收入。这些依靠出卖公共教育资源赚取的巨额资金,是否全部用在了教育设施的改善上,是否暗度陈仓成为学校员工的福利,抑或是校长的“小金库”,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其彻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者,当以人为本,而非以利为本。“贫富班”等现象的存在,折射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反映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正在进一步加剧。对此,有关教育部门决不能放任不管或任其泛滥。就像本刊不少读者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应该回归本位、回归公益。教育公平,真的任重道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