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愈演愈烈部分学者已麻木 中国应重振学术声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造假愈演愈烈部分学者已麻木 中国应重振学术声誉
2010年01月20日 09:35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应重振学术声誉

  “大量的欺诈让人失望,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更会损害研究者、科研机构及相关刊物的名声”,《柳叶刀》社论文章敦促中国政府应当以井冈山大学造假事件为契机,重振科研道德规范,建立有力透明的处理机制,防止进一步发生类似事件。

  “中国立志到2020年成为科技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必须成为科学诚信方面的典范。”

  在《自然》杂志的网站上,《中国科研,发表还是出局》成为热门讨论文章。不少学者发帖担忧,井冈山大学造假事件以及《自然》杂志社论将影响中国学者的国际声誉。

  网友ThomasnWeise是一名科学家,他认为JaneQiu在行文上的一些瑕疵可能会增加对来自中国论文的偏见,甚至是否定。“文章同时也应该指出,美国等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

  具有不少出国学术交流经历、也在《自然》杂志上发过文章的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小宁认为,在任何国家发生的“高影响因子”的学术作假事件,对于所在国家的科学界都会造成或短或长的负面影响。井冈山大学此次造假事件也不例外。

  但是否会影响中国学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王小宁认为不会一概而论———国际期刊一般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对于创新性很强的成果不会轻易拒绝;但对于有作假记录的单位或个人,杂志社肯定会有所考虑或拒绝的,也是对学术作假行为的一种抵制。

  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术造假愈演愈烈,部分学者甚至已经表现得麻木起来,这次国际权威刊物连续质疑无疑敲响了警钟,中山大学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教师认为。

  《自然》文章华裔作者JaneQiu回应

  中国科研成果差异很大 希望撰文引发关注

  “我的文章实际上同样注意到,中国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同时,正在面临着非常巨大而复杂的挑战,因此有了这样的事实,就是中国的科研质量有着显著的差异。”《自然》杂志社论的作者JaneQiu对南方日报记者强调,中国的科研成果优劣共存,因此批评中国科学界存在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

  有着格拉斯哥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的JaneQiu有着四年多的自由撰稿人经历,她为《经济学家》、《自然》、《ChinaDaily》、《卫报》等撰写文章。同样,她还具有华裔的背景。18岁时,JaneQiu怀揣着科学梦想,从北京来到英国求学,至今还在伦敦和北京两地活跃。

  “当问题出现时,尤其是这些问题威胁到中国长远的学术发展,媒体就有责任去引起人们的关注”,她认为这是撰写此文的出发点之一。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