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少年乐团日渐冷落 艺术难敌英语奥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京少年乐团日渐冷落 艺术难敌英语奥数?
2010年01月15日 15:25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难敌英语奥数?

  更让乐团老师们头疼的则是家长的“功利”。

  陪着孩子来练习的家长们坐在排练厅的最后几排。正忙着“小升初”的家长们聊起天儿来别具特色。初次见面,一问“你们家孩子哪儿啊?”家长们的回答一准儿是锁定的初中。

  “琴可以不拉,学习一定不能差。”外孙女已经学了4年大提琴的马老伯说:“拉得再好将来能怎么样?有多少人能独奏的?凤毛麟角!”

  如果没有“特长生”这个升学通道,恐怕少年乐团的团员会继续减少。而即便这是分数之外的另一条升学途径,却也远不如英语和奥数来得火爆。无论从财力还是精力的角度考量,学提琴都比学奥数和英语更加困难。家长们不仅要给孩子们购置乐器、交学费,很多时候还要陪着孩子们一起上课……“投入产出比”太低。

  “大家都想做不费劲的事,不肯付出,不肯长期投入。升了学就觉得完成任务了,没把音乐当成一件培养人的事去做。”高宝群说。

  汪小平说,少年宫乐团最好的那几年,凡是乐团的孩子,都有中学“接着”。后来这个联系不那么紧密了,到乐团来的孩子越来越少。虽然不赞成家长们的“功利”,但他依然总是用“升学”这个理由挽留动摇的家长和孩子们。

  实践机会太少?

  另一件让汪小平遗憾的事儿是乐团艺术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

  在2004年之前,少年宫乐团每年至少会举办三到四次音乐会。后来,中小学生的商业演出被叫停,但非商业演出的机会却没有增加。现在,乐团最稳定的演出机会是两年一次的中小学生艺术节。出于安全等问题的考虑,乐团涉及外出的艺术实践活动也很难被批准,十年前到边防哨所访问演出这样的活动,只能存留在老团员的旧相册上。

  “对一个乐团来说,登台演出很重要。”汪小平说:“孩子们也希望能真正登台,在音乐厅里、在舞台上,跟平时排练完全不一样。没有演出,孩子们排练也没心气儿。”

  胡先生的儿子3岁半就开始学琴,他到现在还记得儿子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的情景:那是在中山音乐厅的一次暑期活动,叫“打开音乐之门”。他觉得当年的演出锻炼了儿子的视野和胆量:“他现在到哪儿都不怯场,我们家亲戚婚礼,他自己拉着琴就上去了,一点都不紧张。”

  没了演出的机会,乐团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又少了一分。

  调查手记

  艺术教育

  “说”起来很重要

  “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钱学森先生这句既诙谐又发自肺腑的话言犹在耳。但在我们的教育中,“科学”早已扬眉吐气,“艺术”却不得不蹲守在一块尴尬的境地。

  采访中,乐团的老师们都举出各种例子来论证“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譬如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因为在房东面前露了一手弹钢琴的“特长”,就顺利租到了房子;譬如在德国的学校,音乐课不及格甚至会有不能升学的危险;譬如旨在借艺术教育开发学生思维的美国教育史上极为重要的“零点项目”……每一位家长也都认同“艺术教育”的确重要,甚至没有一位教育专家会反对这个说法。

  但是,这个“重要”似乎仅仅具备口头表达的意义。在孩子们实际成长中,在他们的课程表里,“艺术”仍然退缩在狭窄的缝隙里,冷眼旁观“语数外”们争夺着孩子最好的时光。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