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小升初临时进“摇篮” 学校一落听人走一大半
-张棻
这几天,2010届的艺术特长生们正忙着根据各高校的考试安排确定自己的应试日程表。今年,有包括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在内的58所高校招收艺术特长生。一名学生赶考五六所高校是常事儿。一旦通过高校的选拔,特长生们能够以低于学校调档分数线20分的成绩被录取。
条件诱人,报名者众。按常理,但凡和升学搭上关系的事情,都能让家长们趋之若鹜。但是,尽管“器乐”一项在众多招生简章的特长生类别中位列第一,北京的少年乐团却并没有跟着火爆起来,甚至有点儿冷。
现状
人少了三分之二
演出只能撑半场
“这几年我们的水平一直在下降。”2009年最后一个礼拜天,披着棉大衣的汪小平站在东直门中学的排练厅门口,一边说一边张望着里面的排练。像是被零下的气温冻住了,生涩的旋律一直断断续续,60多个孩子正反复练习《春夜喜雨》的开头,颤颤巍巍摸不到音准的圆号让指导老师不得不再次喊停。
去年,乐团曾经接到一个来自日本的文化交流邀请。但是少年宫在讨论之后,婉拒了日方,理由是:乐团水平不够,不能代表中国少年的音乐艺术水平。汪小平觉得有点可惜,但他也坦言,乐团现在已经撑不了一场演出了。最近的一次演出是去年12月12日在北京音乐厅的一场音乐会,乐团只演了半场,另外半场则交给了别的团。
他怀念乐团曾经的“辉煌时刻”:1994年,乐团有200多名团员。因为人多,演出时孩子们不得不轮番上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争上场机会,“掐”起架的辅导员们甚至摔了谱子。而现在,定额80人的乐团,能正常排练的只有60人。本该有8个的低音提琴,今天出勤的只有一个。
人数的锐减直接导致乐团水平下降。因为人少,在招人的时候乐团几乎没有了选择的余地。1995年,小提琴业余七级的孩子来报名,老师会建议孩子明年再来。现在,“七级那是香饽饽,三级我们也要,总得先把人数凑齐了。”汪小平说,有时为了演出,他不得不“征召”以前的团员回来帮忙。“抠”一部作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孩子的艺术修养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少年乐团怎么就越来越冷了呢?
探因
这就是个“摇篮”?
有乐团的中学希望招收有合奏经验的孩子,而乐团经历能为这些想通过艺术特长顺利“小升初”的孩子们增加筹码——在汪小平看来,这既是最吸引家长让孩子们参加乐团的因素,也是一道“分水岭”。
几乎每天都有六年级的学生家长跟他咨询“小升初”的事儿,汪小平也乐意给他的团员们提供信息。但他知道,这些孩子们进入中学后,大多都不会再回来。尽管出于常年合作的良性关系,一些中学乐团的老师会建议孩子们回去帮忙参加演出,但收效甚微。“孩子们也有话说:实在是没时间啊,我们还得做作业呢……”二十二中乐团老师高宝群模仿孩子的语气说。
陪着外孙女来练琴的马老伯就态度坚决:等孩子上了初中肯定不会再来了,“耽误学习!”说完,老先生转头告诉汪小平:“你这儿就是个‘摇篮’!”
和少年宫乐团类似的,还有一些小学的弦乐教育。高宝群说。她曾经和很多小学联系过,但校方的反应大多冷淡,“弦乐学习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往往要培养几年之后才能出成果。培养了半天也用不上,怎么会有动力?”
“摇篮”摇不好,“上游”的乐团也会出问题。尽管借“小升初”招收艺术特长生的便利,二十二中的交响乐团去年稳定了人数编制。但最近几年,高宝群已经感到了明显的“生源”压力,每次可供选择的学生只有几十个,其中还不乏为了升学“临时抱佛脚”的。“没办法,只能先招进来再慢慢培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