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现行教材也该改改了
有看过《小蛆虫找妈妈》文图的网友大呼过瘾,觉得这大可写进当代小学教材中,让其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对此,羊城晚报记者联系了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了解校外教育工作者对《小蛆虫找妈妈》的看法。
学大教育广州分公司东风东校区总监赵治学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小蝌蚪和小蛆虫都是自然界生物链中固有的组成部分,但有所区别的是,前者是益虫,后者是四害之一;从改编的取材方向看来,读者虽然能了解到蛆虫的繁衍环境和生产过程,而无法体会语文学科本有的美化心灵的作用。这样的文章,打破传统的审美标准,却与道德育人取向格格不入,不具备值得宣扬的教化功能。
广州新东方学校泡泡少儿教育作文组主任鲁瑛则认为,时代在进步,《小蛆虫找妈妈》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但这篇仿写文章并不能代表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用现代元素作为载体,不拘形式地给学生体验创新式的学习过程。如国学诗文改编成流行歌曲,化学老师把化学式写进歌谣……这样的目的,为的就是改变枯燥僵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代元素的运用,归根到底还得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为目标。而《小蛆虫找妈妈》的教育目的正缺失在此。”
当代小学生语文学习,一边是沿用十年乃至数十年不变的经典教材,一边是随时代变化而思维方式日新月异的“新新学子”。在鲁瑛看来,这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语文教材这些年来经过多次的修改,教材内容和思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升华,课文也开始出现大量人文和科普内容,内容五花八门,趣味性增加不少。但由于学校普遍为大班教学,班上学生人数众多,而课程时间又是固定不变,在固有的学习压力之下通常无法将课本的优势凸现出来。但教师只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并配套使用音视频的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的现代教学方式大多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谈到传统教材改革时,赵治学提出:“教材的改革,不仅仅是把内容改得有趣就能成功,也并非多增添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就能完事。”“为倡议新时代下的教育意义,我国早已摒弃‘十数亿人同读一本书’的旧观念,从早些年开始,国内就逐渐出现了人教版、沿海版等多种区域版式的教材版本,我国教材改革进入起步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教材版本,其内容编排还欠缺合理性,而地方特色也不显著。”赵治学认为,我国的教材改革还有待完善。
网友欢迎:教育要敢于面对现实
《小蛆虫找妈妈》的广泛传播,除了引发对教材改革的争辩,还让很多网友发出“人生的感叹”。网友“大雄”认为:“《小蛆虫找妈妈》不无深度———好人要活,坏人也要活;富人要活,穷人也要活;努力工作的人要生活,好吃懒做的人也要生活。这好比我们喜欢的可爱蝌蚪要生活,而让人一听就吃不下饭的苍蝇也得生活。人们看问题往往带上感情色彩,以情感判断和价值取向来判断事物。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有从多角度对孩子进行教化,才让他们更接近于现实。”
有文学、文艺理论学历背景的硕士研究生成英则给《小蛆虫找妈妈》做了这样一个定性:解构。成英表示,《小蝌蚪找妈妈》中的青蛙、蝌蚪、荷塘小景改编成了苍蝇、厕所、粪水、蛔虫,原著中那优美抒情的基调完全被置换掉。虽然改编后的故事情节和结构都照搬原作,但苍蝇、蛆虫的形象直接挑战人们的接受忍耐度。当读者阅读故事后的反应是反感、恶心,则对文章可接受的障碍就自然形成,读者不会继续深入去感悟故事背后的韵味和哲思。于是,无厘头恶搞的解构效果就达到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