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曦煜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史记《八零后传》
这是一段80后给自己写的传记,自嘲式的戏谑文字却让人看出80后这一代人经历的特别。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这是个超过2亿人的庞大群体。最初对这个群体的评价多是怀疑和批评,但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奥运中,这些素来被称为散漫、自我、怯弱、冲动、怕吃苦的80后,表现出的爱国热情、巨大勇气和责任承担,超出了社会的预期。
10年时间,刮目相看。就像韩寒的那个纸团一样,80后的年轻人正沉淀出自己的品格,日渐成熟的他们,正承载中国的未来。
80后那段声名狼藉的日子
80后曾声名狼藉。
韩寒的特立独行让80后在最初就打上了桀骜不驯的标签。而他的几个“同行”的表现也让那些80前们大摇其头。
2004年2月,《时代》周刊将春树、韩寒、满舟和李扬4个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作为中国“80后”的代表。“他们是自命不凡的一代,”北大社会学系的夏学銮说,“对社会的怀疑和对传统的颠覆使人们觉得这一代很另类。”
他们是被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独生子女政策催生的一代。小名“小皇帝”,大了之后就被称为“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甚至“垮掉的一代”。
地震改变了一切
2008年,百年一遇的地震改变了一切,也包括80后。
5月,汶川地震之后,各地积极献血和募捐的年轻人以及在灾区前线的十余万“80后”志愿者的勇气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几十万“80后”士兵的表现比当初1998年抗洪时的解放军并不逊色。
就像杭州赶往地震灾区的80后林君君。地震发生时她正就读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这个目光清澈的温州姑娘说话直爽。她说:“地震之后我看到了一张照片,是当地一个小学,孩子们遇难了,一排书包摆在那里,犹如鲜活的生命。”她哭得一塌糊涂。5月21日,她收到了学校招募去四川做志愿者的短信,为期1年。她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父亲有些担心。
她有些矛盾,于是用了一个80后的办法:先睡一觉,起来,如果还想去的话就去。她睡了一觉,醒来,还是想去,于是马上就和学校签了去四川的协议。7月15日,她踏上了前往青川的路。这一天,是她23岁的生日。
到青川后,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奔忙在一个个重灾区,给灾民们送去物资,和他们聊天,给孩子们教书。
当时的青川余震不断,第一次经历6级余震的林君君在睡梦中被人从帐篷里拖了出来,在微弱的灯光中看到远处摇摇欲坠的县府大楼。后来她才知道,当地人见面彼此都问“今天你震了吗?”每次余震之后,他们抖落肩膀上的尘土,然后乐呵呵地猜测这次余震的震级。孩子们每天在操场上早早地等待着志愿者上课,那些羞涩的笑容让她感受到无比的勇气。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