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招了三五成
》》A
1999年,在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的建议下,中国吹响了高等教育大扩招的号角。当年,在距离高考仅剩下10多天的时候,教育部突然宣布普通高校在年初扩招10余万的基础上再扩招33.1万人。
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此后,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从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飙升到2009年的629万人,远超过当初汤敏3年扩一倍的建议。
无数人在扩招的号角中冲进了大学。中国高等教育,似乎一夜之间从“精英化阶段”跨进了“大众化阶段”。
》》B
当萧飞(化名)考大学的时候,局势已明显发生了变化。他考上的就是冯一秦现在教书的大学。
萧飞的老家在湖州农村。十几年前的一场喜酒,让他第一次对大学有了深刻印象。
“那天邻居家的哥哥考上大学,摆酒庆祝,我爸妈带我一起去了。”在镇上最好的饭店门口,他看见邻居阿姨穿着大红缎子的衣服站着,咧着鲜红的嘴唇一直笑。哥哥就在她旁边,走进去的人都往他手里塞红包。妈妈还特意把他拉到哥哥面前,让他向哥哥好好学习。“回家后,我妈告诉我,只要考上大学,以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2003年,萧飞的表姐考上大学了,一本,211大学!他很羡慕地看着表姐,感觉她也什么都不用愁了。家里照样摆了喜酒,酒席上,大阿姨却对表姐说,上了大学以后还要好好学习,不能放松。萧飞觉得很奇怪,不是考上大学什么都有了吗?大阿姨说,现在不一样了,听说不少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
2006年,萧飞也考上大学了。但这一次,家里没有摆酒庆祝,只有几个近亲上门送了红包。“我们班90%的人都考上了,没什么稀奇的。”更何况萧飞考了个“三本”。等待入学的那段时间,妈妈经常在家唠叨,“现在读个大学真不划算,要好几万,还不包分配!早知道这样,早几年生你了!”
2007年秋天以后,妈妈唠叨得更厉害了,三天两头打电话叮嘱他考这、学那。因为那一年表姐毕业了,却一直没找到如意的工作,在家一呆就是一年多。2008年冯一秦的到来让萧飞自己也变得惶恐,“博士都来做辅导员了,那我去做什么?”
》》C
萧飞表姐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正是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本科生毕业,突然多出的几十万大学生涌向市场,出现了中国人从未敢想象的“大学生就业难”。就在这一年,出现了一则轰动全国的新闻:“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人们怎么也不能把北大的状元才子、国家栋梁和面肥肚腆的屠夫形象联系起来。由此在社会上引发了对就业观念、教育体制等众多问题的大讨论。
2003年之后,北大、浙大等多数211学校先后宣布停止本科生的扩招。
2006年,教育部调整政策,开始严控扩招比例,提升教育质量。
2009年,最后一批大扩招中诞生的大学生毕业,随之诞生了一个新名词:“被就业”。
民间声音:
◎“如果说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都是由扩招引起的显然不够客观。中国教育积弊已久,只不过是急速的扩招加快凸显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在过去30年中,高考一直扮演着改变命运的‘角色’,多数人依然以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大学生,人们无法承受‘北大学生去卖猪肉’这样的结果。”
◎“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意味着文化权利特别是高等文化权利的下移,当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社会极少数人的特权时,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也开始从精英走向平民。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这种转变来得太快了,大家还没做好准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