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为保升学率要学生借考 "被抛弃"学生无心备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中为保升学率要学生借考 "被抛弃"学生无心备考
2009年12月10日 16:06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家长:名为“非深户”,实为保升学率

  几位家长告诉记者,根据广东省和深圳市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自己的孩子符合在深圳市高级中学“借考”的条件,但是他们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还要孩子返乡报名或者到皇御苑学校“借考”。在他们看来,学校明显违反了政策。

  据介绍,几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差,“成绩在班级都是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在班级排名都在20多名。”家长们认为,学校此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学校的高考升学率。罗先生反映,同样是非深户广东籍学生,儿子所在班级有一名成绩在前几名的学生就没有被通知要“借考”或返回原籍考试,“高级中学是重点中学,为了保障学校明年高考的升学率,只有把一些不能给学校增添荣誉的学生分流出来”。学校此次“清理”的大部分是中等生,但是有文件明确规定学校不能“以学生的成绩高低为由,阻挠考生正当的借考申请”。

  王先生和余先生昨日收到学校通知,说经过学校努力,他们的孩子不用回原籍高考,但是“也得转到皇御苑学校借考”。家长们认为,皇御苑学校是一所比高级中学“差很多”的学校,让孩子转校“借考”明显是一种伤害,“老师说填了皇御苑学校,学籍就要转过去,但是不会影响高考”。而明显的是,孩子们的情绪都被影响了。

  昨日,几位家长都收到了学校的通知,“如果不能在9日前递交借考申请材料,孩子将不能参加高考”。而最早抗议学校行为的罗先生昨天上午更是收到学校最后“通牒”,“你不听话,你孩子转回原籍考试吧”。

  学校:换学校不转学籍,不影响高考

  动员非深户广东籍学生返回原籍考试或“借考”他校是否真的如家长们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呢?昨日下午,深圳市高级中学B部高三年级组长秦老师向家长解释,填皇御苑学校与填高级中学是一样的,不影响孩子的高考。

  秦老师告诉记者,根据招生办发的文件,“户口在广东省内的考生,原则上应回户口所在地报考,如因特殊情况需跨市借考的,应征得借考的地级市招办同意,方可异地借考。”他指出,根据上级精神,在报考的时候,学校原则上会要学生回户口所在地报考,如果真的有特殊的困难,学校就帮忙在深圳找学校“借考”。他强调,该举措并没有其他目的,也不是为了保证学校的高考升学率。而且,“借考”的学生只是填写所在学校名字有不同,“学习、学籍仍留在高级中学,拿高级中学的毕业证,也不会影响高考”。

  秦老师表示,学校从去年开始,就是执行这样的政策。而今年秦老师所带的班级中有七八人需“借考”或回原籍考试,“已经有一些家长同意了,只是个别的家长意见比较大。”同时,他指出,皇御苑学校是否会接受“借考”的学生,该校目前也没有明确表示,“如果找不到‘借考’的学校,将会让他们留在学校参加高考”。

  招考办:符合条件学生“借考”原就读学校

  12月1日,深圳市招考办发布了《关于办理2010年普通高考在深圳借考问题解答》的文件,指出:“按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和建档工作的通知》(粤招〔2009〕23号)的有关规定,户口在广东省内的考生,原则上应回户口所在地报考,如因特殊情况需跨市借考的,应征得借考的地级市招办同意,方可异地借考。”同时,该文件还明确“凡属广东省内户籍户口,家住深圳,全家户籍在广东,但未具有深圳户籍户口,高中(含中职)阶段在深圳就读的2010年应届高中毕业班学生”可以借考。

  记者从深圳市招生考试办了解到,目前在深圳市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的非深户学生所占比例均为21.5%,每年仅广东省户籍在深就读需办理借考手续的考生就达3000余人。昨日下午,等不到学校明确答案的余先生等几位家长也到市招生办反映情况,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会在今日给家长们一个答复。

  深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副主任殷刚向记者表示,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文件,非深户广东籍贯的学生可以在深圳申请“借考”,借考的学校也是该学生原来就读的学校。对于几名家长反映的高级中学要学生“借考”皇御苑学校的事情,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听说了深圳有这样“借考”他校的事情,“在跟学校了解相关情况后,学校反映没有这样的事情,可能是存在个别老师和家长沟通不清楚的问题。”在借考申请表“考生所在中学”栏填高级中学和皇御苑学校是否一样,真的对考生无影响呢?殷刚解答,填写不同,代表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自两所不同的学校,学生高考成绩也代表了考试所在学校的高考成绩,会对学校升学率产生影响。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